旅游与中国茶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旅游与中国茶文化 一、旅游文化与茶文化密不可分 “谈食粗肴寻乐趣,青山绿水任遨游”,退休后,我在临海老年大学任教旅游文化课,在旅游和教学中,接触到茶文化的机会就更多了。我国的大部分茶乡或者说茶叶生产基地,如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四川的峨眉山、蒙顶山,福建的武夷山、福鼎,安徽的黄山、九华山,江西的庐山、广西的桂平、苍梧,湖南的洞庭湖君山,江苏的连云港云台山、宜兴、栗阳天日湖,浙江杭州的龙井山……这些地方本来就是旅游圣地,我们到那里旅游时,常常去参观茶园,参观茶叶博物馆,茶叶市场,还经常能看到茶艺表演,品尝到一些名茶的茶香茶味,有时候尝到特别好的茶味就买一点带回家品尝。 茶文化本身就是旅游文化的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旅游文化的时候,茶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内容。我们从茶叶的发明利用,茶业发展的历史,茶文化的渊源,茶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茶品和全国各地各类名茶的特色,茶具的使用,饮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茶叶对旅游者所具有的意义等等。所以我说,旅游文化与茶文化是相通的,是密不可分的。 三、中国茶文化的渊源 (一)茶树的原产地及茶叶的发明与利用 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国的西南部,故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据考证,云南南部西双版纳一带的原始森林是茶树最早生长的地方。在远古的冰川纪,一般植物都无法生活,在云南南部一带,青藏高原阻挡了寒流,所以气候就特别温暖,这里就成了地球上古老物种的天堂,有许多名贵树种和珍稀植物,茶树就是其中之一。陆羽在《茶经》中称茶为“南方之嘉禾”。唐以前,茶树有多种名称,如槚、茶、茗、 等,自从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的名称被普遍采用,成为最通行、统一的名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树的栽培也逐步发展,地域不断扩大,北至陕南、湖北、河南、鲁南,南至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中间有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均有种植和生产,其中浙江、福建最为盛产。 茶的发明和利用在我国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始于黄帝时代,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食经》上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些记载都说茶叶成为饮料是神农氏发明的。另一种传说是说一千八百年前,云南景迈山布朗族有个叫帕哎冷的人,是他在面对族人大规模遭受瘟疫的危难时刻,发现茶可治病,采了大量的茶叶煮给族人吃,从而拯救了族人。布朗族人把帕哎冷称作茶祖茶神,他们每年都要举行茶祭,小祭是每年农历的4月16日,大祭是4月17日。那里有个帕哎冷寺,整个景迈山的布朗人都汇集寺中,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象,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茶祭时,人们到山顶呼唤茶神,他们认为每一块茶地都有茶神,他们要在那一天把所有的茶神唤来欢度节日。他们认为:是茶神给他们留下财富,任何一个布朗人都不能忘记。 人类与野生茶树的亲和故事,渐渐被演绎为神话,茶是布朗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布朗族神圣的代表。 (二)饮茶是我国历史上风雅的文化生活 自从茶叶成为饮料以后,饮茶、品茶就成为我国历史上风雅的文化生活之一。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孟阳、陆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春秋时代就有鲁周公、晏婴等特别喜欢饮茶的人。《晏子春秋·内篇》中就有晏子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饮茗菜”的记载,陆羽认为这里的茗菜就是指茶。 魏晋时代茶饮更盛。当时茶与酒、酪已同为席上佳品,并有“以茶代酒”的故事。《三国志·吴书》中记载:吴王孙皓常与大臣饮宴,规定每人须喝七碗酒,大臣韦曜不胜酒力,常以茶代之。《晋书·桓温传》中说桓温的一个部下一饮须一斛二斗茶水方能尽兴,略有所缺则极为不适。《晋书·陆纳传》记载:陆纳为吴兴太守,卫将军谢安常来他家作客,陆常设茶果招待。一次,谢安来,纳不在,其侄陆俶不知其规矩,作山珍海味款待,纳回大怒,仗责其侄。 唐以前,饮茶之习主要流行于南方,从唐代开始,饮茶之习在北方也盛行起来,北方茶饮主要是受僧人的影响而逐步流行。《封氏闻见记》中说:“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传相仿效,遂成风俗”。还有《南部新书》中载:“唐大中三年,东部有一僧,年一百二十岁,性本好茶,到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这些记载说明,佛教对北方茶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僧家喜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唐代茶具,有煮茶的风炉,茶匙;有点茶用的汤瓶、调达子;有碾茶用的茶碾,茶罗;有饮茶用的茶托、茶杯等,由此可见,当时僧人饮茶已相当讲究。唐人饮茶极重水之品第,时人张又新所著之《煎茶水记》名重一时,其中记载了刘伯刍、陆羽对当时天下名水的品评,刘品之有七,陆品之有二十。如余杭双溪乡凉亭有一井,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