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农业科学技术.doc-陕西省科技厅.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科学技术 概 述 2008年,陕西农业科技工作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小麦“长旱58”新品种在陕、甘、豫得到大面积推广;杂交油菜“秦优7号”新品种的育成,成为国内冬油菜区主栽品种,其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居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种植区域、面积最大的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小麦赤霉病防治与应用建立的赤霉菌病防治技术体系在全省推广应用;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成果大面积推广;仁用杏良种选育成就显著。水利水保科研工作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解决了严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在陕、甘、宁、蒙、晋得到应用;黄土高原侵蚀与水土保持体系的研究提出的“三适调控模式”,开创和发展了侵蚀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领域;黄土高原水蚀动力研究提出的水土流失调控技术体系,在西北地区生态治理中得到应用;黄土丘陵小流域坝系建设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成果的应用实现了坝系的可持续利用。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省农业厅组织实施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包村入户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围绕建立“一村一品”开展的农业科技推 广体系取得显著成效;省林业厅的林业实用技术研 究及应用推广为重点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省水利厅围绕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生态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强化科研、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重点解决全省水利建设及技术发展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种植业 【高油双低杂交油菜“秦优7号”选育和推广】 该项目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陕西省秦丰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李殿荣、田建华、穆建新等人承担完成。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完成期限为1983年4月至2006年12月。该项目通过优质加杂优的技术路线和聚合杂交的方法,育成的油菜新品种 “秦优7号”是国内冬油菜区主栽品种之一,其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居国内领先水平。项目提出了环境系、亲本系和媒介系的新理论以及细胞质雄性不育育种技术,集成了栽培和自有化学杀雄专利制种技术,研制出生化和分子标记鉴定种子纯度技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育繁体系。截止2008年,“秦优7号”累计推广面积4375.1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1.54亿元,年推广面积600~850万亩,是国内目前适应区域最广、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该项目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孔 建) 【小麦赤霉病防治基础与应用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等7人采用细胞学与分子细胞学等方法,围绕该病发生与防治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的侵染及扩展模式;首次明确了病菌毒素与细胞壁降解酶类在致病中的作用及机理;系统揭示了小麦抗赤霉病机制,发现抗病小麦品种可迅速通过形态结构和生化防卫反应来协同抵御病菌的扩展;筛选出对赤霉病防治优于现有常规药剂的新型杀菌剂。该项目建立的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的侵染及扩展模式,澄清了一百多年来对赤霉病菌侵染过程的争议,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通过揭示小麦抗赤霉病机制,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推动了植物病理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建立的赤霉病防治技术体系在全省推广应用,并获200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优质丰产旱作小麦“长旱58”新品种选育】 该项目由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梁增基、张睿等9人承担完成。“长旱58”是2004年陕西唯一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国家黄淮旱地区试2002~2004两年度34个区试点和11个生产试验点,平均亩产349.1公斤,比对照晋麦47增产7.06%,亩净增产24.5公斤,增产显著。抗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抗青干力强,抗旱性中等,轻感白粉病和叶锈病;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除稳定时间外,其他指标均达强筋标准的中筋麦。粒大白净,黑、胚率低,宜作商品粮。2004~2007年度在陕西、甘肃、河南三省累计推广326.8万亩,实现增值1.58亿元。该成果把抗锈和高产抗旱品种同4D/4R异源种质等国内外优秀遗传资源作多亲本复合组配,促进多基因积加互补与环境互作,特别是强化对旱作弱项的优选组配和扩大群体选择,选出多系再反复异地水旱鉴定、品质抗性和产量测试,打破强冬抗旱、弱冬优质和水旱地特异性遗传连锁,达到降低叶病、增强叶片功能、降低黑胚率、提高品质和产量,最终育成旱作、优质、多抗、高产、广适、综合性好的品种;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品种区域布局、种子基地建设、种植技术示范及扩大推广网络,促进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目获200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线辣椒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该项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程智慧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系统研究了线辣椒/玉米套作优势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明确了其种间地上部和根系相互作用的相对贡献。明确了线辣椒与多种蔬菜间的相克相生规律,确定了线辣椒和各供体材料对莴苣化感作用的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