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常规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定义? 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1000?~?1500g的婴儿?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婴儿? 二、临床表现 1、体重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 ?2、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 3、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 4、指、趾甲未达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 5、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较足月儿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3、消化系统: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各种消化酶不足,尤其是胆酸的分泌较少,对脂肪的吸收较差。在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酰转换酶不足,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 4、血液系统:早产儿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贫血常见;维生素K、铁及维生素D贮存较足月儿低,更易发生出血、贫血和佝偻病。? 5、泌尿系统:早产儿肾脏浓缩功能更差,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发生低钠血症。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碳酸氢根阈值低、肾小管排酸能力差,在用普通牛奶人工喂养时,因为酪蛋白含量较高,可发生晚发性代酸。?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7、免疫系统: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弱,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完善,极易发生各种感染。 ?8、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三、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受损: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四、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4次。一般体重小于2K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K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2、合理喂养?: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因此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乳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除此之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物质。? 3、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工,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反复发作者可遵瞩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 ?4、密切观察病情?: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观察患儿的进食、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等。若早产儿摄入量不足或疾病影响需药物治疗或补液时,要加强补液管理。配置液体时,剂量要绝对精确。在输液过程中,最好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速度,定时巡回记录,防止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