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来自广东惠州的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就是来自广东惠州的———— 形成背景 那是在1938年10月12日凌晨3时。 日军两个师团共4万多人,分左翼、右翼和中路,分别从大亚湾的霞涌墟、岩前涌、盐灶背南岸、碧甲玻璃沙厂北面海岸等地登陆。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的第2天,中共中央致电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指示要在东江敌战区后方开辟游击区。 10月24日,曾生带领由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东江工作团到达惠阳坪山,决定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当年12月 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 12月下旬,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在东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 仅1945年5月就对敌作战35次,毙伤500多名,缴获物资千余担,击溃汽车100辆,大桥两座和许多枪支弹药。到1945年9月时,部队发展到9个支队,6个独立大队,人员达到1.1万余人,民兵1.2万余人。活动范围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50万以上,在抗日政权直接领导下的群众已有100余万。 创造奇迹——香港大营救 回顾东纵的战斗历程,概括其业绩,贯穿一条主线,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当祖国和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他们慷慨悲歌,共赴国难,一心救国。他们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前仆后继,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在长达八年的抗战艰苦岁月中,东纵牺牲指战员2500多人。这其中闪耀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芒!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 抗日战争中我的家乡之惠州篇 * p.s.纵队——解放战争时期,是相当军级单位的编制 名字起源 说起东江纵队这个名字,首先就要谈一下东江。东江全长562公里,连接赣粤港三地,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广州等城市4000多万居民的主要饮水资源,关系着东江流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和香港的繁荣稳定。以东江来命名这支部队,不仅因为部队的人员主要来自这个区域,更是表达了他们保卫家乡的愿望:只要是东江流过的地方,东江纵队都必将誓死保卫。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任司令员。 曾生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可能会少了毛泽东、柳亚子互和《浣溪沙》的文坛佳话;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新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也许不是茅盾;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共和国史上可能会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外交部长乔冠华;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何香凝女士可能不会与廖仲恺先生合葬于中山陵;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因与江青争演《赛金花》而结下宿怨的王莹,可能会长期留居美国,免遭“文革”期间惨死狱中的悲剧命运;   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术史、政治史、艺术史都可能会是另一番面貌…… “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茅盾 一场周密策划的大撤退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离 事情起源于1940年夏秋,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迫使许多知名的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离开国统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撤退到香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进攻香港。 日军占领香港后,以强化治安为名,封锁海面,在交通路口设岗哨,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夜晚实行宵禁,贴出布告限令“抗日分子”前往“大日本军报道部”或“地方行政部”报到,否则“格杀勿论”,并在全市分区、分段、挨门逐户大肆搜捕。 1942年1月9日,茅盾、叶以群、戈宝权等文化人换上老百姓的便装,打扮成“难民”,由游击队的交通员引领,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至黄昏时抵达铜锣湾避风塘,登上营救人员准备好的一艘大驳船。 邹韬奋、胡绳、廖沫沙、于伶等人也先后由交通员带到这里。次日凌晨,交通员又分别将这些文化人带上三只披有草席篷的小艇,乘着铜锣湾出口处巡逻日军换岗之机,疾驶渡海,终于安全抵达九龙市区秘密接待点。 为营救被困在香港的一大批进步文化界人士和重要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共广东地方组织、中共香港地下组织和东江纵队开始行动了。 1月11日,几十名文化人打扮成“难民”撤离九龙市区,在游击队的武工队护送下, 经过秘密交通线,避开日军检查岗哨,顺利通过日军的封锁线,然后翻山穿谷,渡过深圳河,胜利抵达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 经过共产党人及其游击队员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营救出何香凝、乔冠华、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共30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