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切顶房柱法在29―4#矿体中的应用.docVIP

浅谈切顶房柱法在29―4#矿体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切顶房柱法在29―4#矿体中的应用.doc

浅谈切顶房柱法在29―4#矿体中的应用   摘 要:为了确保老厂分矿竹叶山坑采场合理有效的接替、生产的正常运行,保障坑口的持续发展。对29#矿群29~4#矿体3~5剖面(1917~1937)作采矿方案设计。本次设计主要以29#矿群29~4#矿体3线、5线、7线、7-1线剖面图及1900中段、1917中段、1925中段、1937中段平面图为设计依据。区域矿体属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硫化矿(局部为氧化矿),矿石类型、围岩性质与相邻的竹叶山矿段范围的矿石围岩一致。主要有大理岩、花岗岩、硫化矿、氧化矿等。   关键词:切顶房柱法;高效;块石充填   1 地质概况及储量   (1)地层。区内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卡房段地层(T2g14~T2g15),其中T2g14主要为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组成。T2g15则以大理岩为主,以含泥质为特征。   (2)构造。北西向组:断裂带多由破碎角砾岩及节理破碎带构成,角砾大小不均,棱角~次棱角状、钙质胶结,断面较粗糙,呈松散状态具张性~张扭性质。节理面多参差不齐,呈松驰、张裂状。   (3)花岗岩。花岗岩(γ53):为燕山中晚期、中~细粒状黑云母花岗岩,坚硬致密,在矿体底部、岩体边缘或相对突起部分由于受构造及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松散松软,常含弱的风化裂隙水。矿段内花岗岩为隐伏的老卡岩体(竹叶山突起),近南北向展布,顶部标高约2060米,形态多变,呈槽状、凹兜状。   (4)矿体地质概况。29-4#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产出,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所形成,为岩浆期后热液接触带铜、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本次设计地质储量86200吨,其中锡金属376吨、锡品位0.436%,铜金属279吨,铜品位0.289%。   (5)矿体围岩和夹石。矿体上盘围岩为大理岩、灰质白云岩。围岩岩石完整性一般,f=6~7。岩体边缘或相对突起部分由于受构造及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松散松软,常常含弱的风化裂隙水,f=4~6。在矿体的下盘凹陷部位的花岗岩除少量完整外,近矿花岗岩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泥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铜矿化,与矿体接触部位大多呈风化、半风化状态,风化带厚度5~20米,f=3~4。   2 开采技术条件   (1)地表及上部允许陷落。(2)工程地质。区域矿体属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硫化矿(局部为氧化矿),矿石类型、围岩性质与相邻的竹叶山矿段范围的矿石围岩一致。主要有大理岩、花岗岩、硫化矿、氧化矿等。   3 采矿方法选择   (1)采矿方法选择。根据矿体地质赋存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及老厂分矿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本次设计在类比采矿方法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比较后,确定采用切顶房柱法进行回采。切顶房柱法:适用于倾角不大于30°,矿体厚度5~10m,矿体、围岩中等以上稳固的层状矿体。   (2)采矿方法分析对比选择。根据矿体的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结合老厂分矿的生产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系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机械化程度,按照安全、高效、低耗的原则,选择有底柱分段空场法和切顶房柱法进行分析比较。   4 采场结构参数及采准切割   (1)分段高度8m;巷道规格3×3m2;溜井规格1.5×1.5m2;矿柱规格4×4m2。(2)矿房间距12m;矿房长度50m;采场沿走向布置。   5 回采工作   (1)回采顺序。由上向下按分段顺序进行回采;由上至下、由东向西按步距进行退采。   (2)落矿。1917~1925中段采用K41型凿岩台车施工,上向扇形施工中孔,分步距进行落矿,孔径φ76mm,边孔角5°;排距1.8m,孔底距2.3m,孔深≤7m。1925中段以上部分采用YT-28型气腿凿岩机进行切顶。孔径40~45mm,炮孔最小抵抗线w为1.5m,孔底距a为1.8~2.2m,炮孔密集系数为1.2~1.5。崩矿步距1.8~3m,进路式回采时崩矿步距不超过5m。爆破:使用¢65mm、¢32~35mm2#岩石销铵炸药人工装药,采用非电导爆管和导爆索相结合,多排孔分别爆破落矿。矿石合格块度为350mm,个别大块在采场内进行二次破碎。   (3)出矿。利用铲运机从采场内将矿石利用2#溜井溜至1900中段,运出地表。   (4)支护。由于该矿体矿岩节理裂隙发育,在切顶工作结束后,需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锚网的混合支护方式对顶板进行支护。   (5)矿柱回采。矿房回采完毕后,经有关安全部门和技术管理等部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和综合分析,确认安全后方可利用浅眼对预留在采场内的保安矿柱进行抽采、削采,留下的保安矿柱间距视现场顶板稳定情况而定。浅眼抵抗线0.8m,平均眼深1.8m。   6 通风   (1)进风部分。分别由两路进风,一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