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导语】 1、近现代社会的剧变是促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性特点: 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②20世纪50年代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单调、呆板; ③20世纪80年代后,变化迅速,科技成果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强。 3、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服饰之变 1、总趋势: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2、近代: (1)男子服饰: ①长袍马褂 ②西装 ③中山装 ——流行整个近代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流行 (中西合璧:基础、时间、设计者) (2)女子服饰----旗袍的改良 宽松肥大 短袍窄袖、合身适体(20世纪20年代) ①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②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 (3)特点: 3、现代: ①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中期:和政治联系密切 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 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式样和颜色单调 军装、干部服;蓝绿黑白 ③改革开放后:与世界接轨,新颖多彩 现代服装: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 由封闭走向开放(时尚、个性) (2)特点: 政治性、保守性 开放性、个性 (1)变化: (一)服饰之变 变迁背景 1.政治因素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性质变化,西方文化和习俗传入;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 2.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 3.思想因素 ①西方民主思想和风俗习惯的传播; ②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二)餐饮之变 1、四大菜系 (清末) 原因:①历史文化差异; ②自然气候差异; ③风俗习惯差异. 2、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1)时间:19世纪40年代 (2)原因: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传入 (3)影响:P64 (三)居室之变 1、中国传统住宅: 北方的四合院 2、住宅出现西化趋势: (1)原因: (2)过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 ①鸦片战争后,开始西化 ②20世纪30年代,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③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 ④城市居民出现西式家具陈设 特点:各具特色、文化内涵 (四)习俗之变 1、原因: 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革推动…… 2、表现: (1)婚姻风俗变化: 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清末民初:婚姻自主、删繁就简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3)其它: (民国成立后) 剪辫易服、女子放足、反对迷信、公历使用、社交礼仪、妇女解放 (2)丧葬礼俗变化: ①丧礼简化、新式丧礼 ②新中国成立后:土葬 火葬 (09安徽文综)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2009上海文综10)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2009年广东历史)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09广东)“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2007上海历史)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08宁夏)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10浙江例卷)“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麻辣土豆丝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自己新购置的无袖旗袍来”。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①无袖旗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