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选拔和导向是高考的两大功能.选拔功能,要求高考题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将那些具有进一步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选拔到高校。导向功能,亦即所谓的“指挥棒”,要求高考命题要对中学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所以高考试题必然要体现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改方针,促进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高考试题强力促进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以知识形成的过程、以规律推导过程、以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实验为基本要求来出题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原本是一个一体化的目标,但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把它们割裂开来,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反映在高考题的完成上以物理史料、知识形成过程、物理过程分析和探究类问题为背景的试题成为学生的难题。 所谓“过程”简单说就是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有一个重要而关键的环节是内化,要实现内化,就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感受、体验。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是不可替代的;“过程”不要搞形 式,要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设计、创造,让学生自主经历,获得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分析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学习习惯不断规范,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方法”是一次教不会的,一定要渗透,通过不断渗透,让学生的思维变成自觉行为。 一、高考题的再认识 14.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 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 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 度成正比 与新课程、教材的关联 一、出题人的意图: 通过给出科学家的原始研究资料, 1、展示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就是这样研究的 2、学习科学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是情境展示 二、学生的困难: 1、看到第三列的数就头大,和第一列联系不起来 2、学生看到前三个选项都是对的,不看题干就随意选 3、科学素养不够,科学研究的意识不强 三、我们的反思: 1、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是否坚实?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是否全面考虑了三维目标的落实,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方法只有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内化才能掌握,才能运用。模仿只是初级 3、题目本身包含的信息也很丰富,考生要能够理解图表,并通过表格数据进行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中A.、B. 、D. 三个选项在题目中的设计意图很好,要求考生能够鉴别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排除了死记硬背式的考查。美中不足的是本题是单选题,三个选项的干扰效果被弱化,题目的这种好的立意没有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根据数据能得到位移与时间平方的关系把正确答案选出来,如果这道题放在不定项选择中,它的考查效果会更好。 一、高考题的再认识 2013年高考题的难点:选择题的计算题增多(5个)从10——12三年都是4个 15.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 b、d三个点,a和b、b和c、 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O)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k B. k C. k D. k 一、出题人的意图: 考查学生矢量合成方法是否会用 二、学生的困难: 1、一看带电圆盘就傻 2、物理解题习惯没养成 3、数学运算能力差大暴露 三、我们的反思: 1、我们的榜样作用要做好 2、对学生的要求要落到实处 一、高考题的再认识 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2d/5处返回 一、出题人的意图: 1、这是个老题,但没画图,考查学生能否画图 2、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始终的核心 3、要求自己设出q,m,x等物理量,运用动能定理和假设法 二、学生的困难: 1、物理解题习惯没养成 2、最困难的是分析运动过程中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和运动关系的观念淡漠,自觉性、连续性缺失 3、自己设出q,m,x等物理量的自觉性不强 三、我们的反思: 1、习题课教师满堂灌,学生对老师讲的分析思路、解题方法在课堂上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