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滕王阁序(并诗)》共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1.ppt

4.3.9《滕王阁序(并诗)》共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1.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 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下联: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抓住王勃情感变化的心电图——兴尽悲来 ——来把握全篇的线索 具体如下: 一、是不是这样的情感? 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三、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哪种情感是最真最根本? 温故知新 “自古逢秋悲寂寥”,传统的秋士情怀自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可王勃却写出了这么明丽壮美的秋景,毛泽东也有气势磅礴的秋景描绘。 你还记得哪些写秋景的诗句吗? 滕王阁楹联欣赏 上联: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外; 下联: 上联:画栋喜重新,近水楼台齐放眼; 下联: 板书 兴——地灵、人杰、胜饯、壮景 尽 悲——无路请缨 来——有怀投笔(壮怀) 2、请将“壮怀”与“壮景”联系起来读,有什么体会? 唯有壮怀之下才能诞生壮美之景,一如毛泽东有“主天下沉浮”之怀,才写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开阔、勃发之景。 面对人生逆境,王勃发出了“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宣言,这是他不屈精神的体现,也反应了唐代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特点。盛唐气象在王勃笔下以显端倪,他也以开一代诗风被尊为“四杰之冠”。 * 滕王阁序 王 勃 教学设想 自读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其实这篇文章就是围绕着一个短语来写就的—— 兴尽悲来 问:因何而“兴”? 地灵、胜饯、胜景、人杰 材料补充: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jué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唐摭zhí言》卷五) 1、面对第一报,阎公为什么说“老生常谈”? 2、为什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言? 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给人以山川秀气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想象。 3、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为什么会“矍然而起”?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佳句欣赏 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 重点研习:自由读一读2、3两段,看看前后景物、心情、节奏等方面究竟有哪些变化? 景物:静—动;暗—明;上—下;实—虚 视野:由集中到开阔 心情:由欣赏到震惊(既为一种崇高的美所折服,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兴) 节奏:长句(舒缓)—短句(急促)—四六句(抑扬顿挫)——三字句(短促)——四六句(开阔飘逸) 文以气贯。作者借助于节奏、速度、语气等来体现情感的变化,更让这种情感形成一股气流贯注于行文始终,使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这两段文字,细细体会。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中。 长天舒一览,飞霞词句我低头。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弟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在如此盛地,躬逢盛宴,与诸人杰观胜景,真可谓“四美具,二难并”,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穷睇眄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至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全篇转折句 “兴尽悲来”确实是全文的重要线索。但是,这种悲是不是他心中最根本的情感呢?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 结语: 1、文天祥说:“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王勃“兴尽悲来”,但“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困之弥坚”。就好像苏轼在《赤壁赋》中一样,“悲”极之后是释然,是豁达。中国知识分子身处困境却坚持不改变自己的理想与情操,这既是他们精神的支柱,又是他们人格魅力出彩之处。这正是这一批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让我们满怀对王勃、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敬意,齐声朗读课文四至五自然段。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