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天成 彰显艺术之美.doc
自然天成 彰显艺术之美
根雕艺术,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其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艺渊源,经久不息
我国的根艺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
南北朝时期,我国开始出现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汉族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使得根艺发展不断趋于繁荣。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椭σ砸?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
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到了明清两代,中华根艺日趋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从明代苏州画家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赚兰亭》等画中,可观赏到画家细致描绘的树根太师椅、树根拐杖等多种根雕艺术品。而清朝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将根艺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民国时期,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又让根艺在中国大地复苏并发展,而坐落于美丽的四川盆地周山区西缘的芦山县,在汉代是蜀郡属国,因蕴含丰富的乌木材料且根雕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使其而被誉为“蜀根”。 曾受千年蜀汉传统文化的滋润和石雕艺术文化的支撑,芦山乌木根雕利用天然材料,逐步形成了“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创作原则和因材施艺的乌木雕刻技法,使得芦山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根雕艺术之乡、“根雕之都”。如今,在唐国富等根雕艺术大师的带领下,芦山的根雕艺术不断被发扬光大,展现着独特的根艺之美。
梦的开始,坎坷而执着
梦想是一个人生命的最高追求,一个有梦的人必定有着执着而坚定的步伐,唐国富的梦想就是懵懂时期的那个雕塑之梦。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芦山人,唐国富对芦山根雕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自己是一生就是一个“雕刻人生”。他的父亲从事照相行业几十年,六十年代初相馆就在文化馆旁边我们也就此在这种环境长大,因而被艺术气息所感染,每天在汉代的石刻兽周边玩耍,在兽的背上攀玩长大,再加上从小喜欢绘画的爱好,得到文化馆的老师的关注,并教会了他基本的绘画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根雕艺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读小学三年级时,中国涌现出了一位名叫欧阳海的英雄人物,他因看到一匹驼着火炮的马因受惊狂奔在火车道上,为了保护列车人员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把受惊的马推出火车道,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此还出了一本专著《欧阳海之歌》,该书的封面就是用雕塑表现了欧阳海的瞬间动态,人们因此而记住了这位英雄,也让唐国富感受到了雕塑的魅力,以及艺术家将英雄的形象瞬间凝固的震撼。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自学雕塑。
后来,唐??富又看了阿尔巴利的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让他深深铭记在心,想当雕塑家的梦便油然而生。
学生时代总是轻松而短暂的,而唐国富的学生时代却是被雕塑梦想填满的时代。
唐国富的小学时代正值十年文革时期,那个年代只要能背诵老三篇和一些毛主席语录,就是优秀学生。他却因为家庭背境,父亲被扣上特务分子之帽,而永远成不了优秀学生。
但是,这并没有让唐国富气馁,做不了优秀的学生可以做一位优秀的雕塑家,小小的心灵开始了实现梦想的旅程。这期间,他开始了最原始的石雕,用石头撞击铁钉,花了很长时间,打出了一个能锻炼身体的手提子举重器,当时的心态非常自豪而兴奋。
中学时期,唐国富开始有一种想做塑像的冲动,但不知如何下手,于是他写信给四川美院,美院方面非常认真地给他寄来了四川大邑收租院的坭稿造型搭架图,让他倍感亲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