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大桥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江大桥连续梁桥施工监控 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 工程概况及监控目的 1.1工程概况 黄落绥江大桥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坳仔镇境内,位于黄落村上游300m左右处跨越省道S263至黄落村的乡道,跨越绥江左汊、绥江中心小岛、绥江右汊,再跨越省道S263至高排山的乡道(砼)。 黄落绥江大桥为双线桥,位于缓和曲线及直线段上,线间距为4.8 m,全桥长319.32m,中心里程为:DK668+656.030,起始里程:DK668+496.690~DK668+816.010,全桥跨孔布置为1-32+1-(40+3×64+40)m连续梁,全桥共5墩2台,全桥所有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按柱桩设计,其中贵阳台和广州台桩径1.0m,其余桩径均为2.0m。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12.2m,箱梁底宽6.7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40至80cm,按直线线形变化,腹板厚48至80cm,按折线变化。全联在端支点、中跨中及中支点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主梁全长272m,悬灌结构为五跨(40+3×64+40)m,包括跨绥江主墩2#、3#、4#、5#四个“T”构,15.5m(两个边跨)的现浇段,5个2.00m合拢段,主梁砼标号C50,箱梁0#块采用托架支撑施工,箱梁1#~7#块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施工,9#段采用Ф630钢管支架现浇。 1.2 T型连续梁桥线性监控目的 根据《客运专线桥涵施工指南》的要求,梁端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应不大于±10mm。根据《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的要求,箱梁合拢时相对高度误差不得大于15mm,在连续梁桥梁的悬浇施工过程中,随着悬浇梁段的增加,结构体系不断变化。每一梁段的增加都对现有结构内力和线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最终影响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型。因此,连续梁桥梁悬浇施工过程进行线性监控的目的是:通过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的严格监控,为梁端立模标高调整,优化施工方案、工艺,确保合拢精度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参考,使成桥后的结构线型和内力满足设计要求。 线性监控的工作内容及测点布置 根据大桥连续桥的结构特点、设计要求、施工方法的要求,的主要内容挠度监测、应力测量、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立模标高的确定与调整、合拢方案优化比较。 挠度监测与复核标高点布置在离块件前端15 cm处,采用Ф16钢筋,垂直方向与顶板的上下层钢筋点焊牢并要求竖直。测点(钢筋)露出箱梁混凝土表面cm,测点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 零号块标高测点布置 布置零号块标高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以后各悬浇节段的标高观察的基准点。号块的顶板布置6个标高测点,每各设3个测点,腹板顶、桥梁中线各布置一个点如图1所示。 图1号块标高测点布置各悬浇节段的观测点布置 每个节段各设3个测点,腹板顶、桥梁中线各布置一个点,离块件前端15cm处,测点如图所示。 图标高测点布置施工的目标之一使成桥后的线型满足设计要求,为此,需要准确测量梁段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完成后的梁端标高变化,为确定合理调整立模标高提供依据。节段末标高需进行挠度监测复核。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包括日温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两部分,日温度变化比较复杂,尤其是日照作用,季节温差对主梁的挠度影响比较简单,其变化是均匀的。为了克服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影响,施工控制工作应安排在一天中温度变化小的时段进行。对于地区,一般应选择在清晨:30(春、冬季)、:00(夏、秋季)以前完成外业测量。另外,箱梁浇筑混凝土后也应在次日的清晨时间测量变形。 式中 Hi ——待浇梁段前端底板处挂篮底盘模板标高(张拉后); H0——该点设计标高; ——本梁段顶板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对该点的影响值; ——挂篮弹性变形对该点的影响值(在挂篮加载试压后得出); ——由混凝土徐变收缩、日照及季节温度变化、结构体系转换、二期恒载、活载等因素对该点挠度影响的计算值。 立模标高示意图 2.5.2立模标高的调整 当本梁段完成后的前端标高出现偏差时,应在其后的二个梁段内将其消除。处理方法是:先将本梁段标高偏差反号并两等分为d,再将d分别加进后面施工下两个梁段的立模标高中。标高偏差的分配以底板底面光顺为原则。调整待浇注模板的远端标高,使底板面光顺。 2.4合拢方案的优化 为了保证合拢精度,尽量避免强迫合拢,确保合拢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顺利进行,使合拢后的结构状态满足设计精度的要求,需要对合拢方案进行优化。 主要工作内容有:若需压重,通过评价合拢后的结构状态,优选出合理的压重重量。 对合拢段两端标高进行监测,标高高差控制在1.5cm以内,如果两端高差超过设计要求的标准则选择对一个T构进行配重的方案,在符合设计要求两端不平衡重小于10t的前提下,把标高高差调整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