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复原与回春博物馆学的透视徵稿启事
2014 第六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暨慶祝漢寶德教授八秩華誕
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
徵稿啟事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會議時間:2014 年 10 月 30-31 日(四、五)
會議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
會議宗旨
已經進行五屆的博物館研究雙年會即將邁入第二個十年,並擬於 2014 年以「文化與自然遺產的
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為題,展開第六屆的盛會。這場國內博物館社群的學術饗宴每兩年都
邀請、吸引將近五百名關切博物館學術動態發展的知識追求者,共同從事博物館學與博物館誌之理論
與實務的切磋琢磨,歷經十年的懇切耕耘,已然累積豐碩的成果,成為當前國內博物館學界動見觀瞻
的學術風向球。第六屆的博物館研究雙年會,將在既有基礎之上,擴大學術視野,積極與國際博物館
學界展開交流,並發展實質的學術辯論與對話,以深化國內博物館學的研究能量。
前五屆的議題分別為「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製作博物館」,「博物館蒐藏的文化與
科學」,「博物館展示的景觀」及「想的與跳的:博物館中的教與學及其超越」,均已出刊專書。2014
年第六屆擬以「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為題進行國際性的學術討論。
會議主題
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研究的興起,以及 1980 年代之後人文社會學界重新發明再製物質文化等面向
的研究,已成為社會學家涂爾幹所說的「社會事實」。
博物館所蒐藏的自然與文化遺產的「遺產(heritage )」,指的是某些已經被認定具有價值、意
義已被固定化的排他性物件。通常這類物件的保存制度都是(社會階層與文化菁英)由上而下的方式、
從遵從過去的角度來決定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價值、再現獨特的自然與文化遺產。相對的,採取自然與
文化資源的「資源(resource )」的涵義,則指某些還未受到價值評定的開放性物件、由使用者的取
捨、具新的、及未來取向的視野,等待人們的探索、開發與運用,從而發掘出新的價值與意義,重新
製造自然的與文化的資源。
對於文化遺產性質之探索,以過去偏重建築古蹟的思維從事「世界遺產」保存的實踐已有所不足 ,
遺產的概念也不再總是蘊含緬懷過往的哀傷 。2003 年之後 UNSECO Conven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將文化遺產的領域延伸到「無形文化遺產」(涵蓋五個
層面:一、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無形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二、表演藝術;三、社會風俗、禮
儀、節慶;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五、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前述知識的限制更加明
顯,博物館的動能被重新考慮。這種情形促成文化內容或文化遺產與博物館性質的重新檢討。
1
通過博物館(蒐藏、展示、教育、治理)技術的詮釋與溝通,作為博物館之基礎的物件(object )
與文化遺產,究竟是文化的存在或是科學的實體,將會呈現自發導向的(antotelic )(物件本身即是
目的)或是外在導向的(exotelic )(通過物件來引發後續的目的)意義與價值,終需深究自然與文化
遺產和博物館之存在的理由或目的(raison d’être )。
我們竭誠歡迎不論是探問博物館性質或文化遺產研究,或是將各式各樣的蒐藏或物(collections /
objects )視為某能動力量(agency )進行負有獨特價值與意義之再生產的文化資源(cultural resources )
的研究論文,參與下列子題的研討。研討會子題範圍如下 :
博物館與遺產的保存與再生: 本子題探討博物館在不同形式的遺產(有形、無形、數
位等)的蒐藏、保存與再生中可扮演何種角色?自然與
人文遺產如何進入博物館的範疇?其理念與實踐為何?
不同文化或不同語意下有哪些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选择题100道.docx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研究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中的应用.docx VIP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pdf VIP
- 数学教案_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教学设计.docx
- GZ-2022062 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正式赛卷完整版包括附件-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docx
- 信息技术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二年级下册粤教版(主编:徐长发)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教师党课讲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新.doc VIP
- (word精品)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诊断考试(一诊)数学试题(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