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综述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论 温度30℃、水蒸气体积分数为8 %、氧气体积分数为5 %、W/Q为2.5 (g.min)/L 此时NO的吸附效率为65.9 %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一.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二.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三.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四. 烟气脱硝技术 一.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1、NOx包括:N2O、NO、N2O3、NO2、N2O4、N2O5 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 2、NOx的性质: N2O:笑气,温室气体,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并参与对臭氧层的破坏 NO:无色气体,大气中NO2的前体物质,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活跃组分 NO2:红棕色有窒息性臭味的活泼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二氧化氮吸入后对肺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一.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3、NOx的来源: 一.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4、2007年美国各类污染源排放的NOX(以NO2表示) 类别 排放的NOX量/Kt 比例 燃料燃烧 电力 3331 19.57 35.25 工业 1941 11.40 其他 728 4.28 工业过程 化工 70 0.41 5.28 冶金 69 0.41 石化过程 346 2.03 其他 413 2.43 溶剂利用 7 0.04 0.8 储存和运输 19 0.11 废物处理和利用 110 0.65 交通运输 道路用车 5563 32.68 57.14 非道路用车 4164 24.46 其他 264 1.44 总量 17025 二.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1、燃料型NOx 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 2、热力型NOx 主要产生于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NOx 只在高温下形成 3、瞬时NOx 在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而生成的NOx 二.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1、燃料型NOx 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 2、热力型NOx 主要产生于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NOx 只在高温下形成 3、瞬时NOx 在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而生成的NOx 二.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1、燃料型NOx 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 2、热力型NOx 主要产生于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NOx 只在高温下形成 3、瞬时NOx 在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而生成的NOx 二.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1、燃料型NOx 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 2、热力型NOx 主要产生于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NOx 只在高温下形成 3、瞬时NOx 在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而生成的NOx 二.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1、燃料型NOx 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 2、热力型NOx 主要产生于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NOx 只在高温下形成 3、瞬时NOx 在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而生成的NOx 三.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1、控制NOX排放的技术措施: (1)、源头控制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 (2)、尾部控制 把已经生成的NOX通过某种手段还原为N2,从而降低NOX的排放量。 2、控制NOx形成的因素 (1)、空气-燃料比 (2)、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 (3)、后燃烧区的冷却程度 (4)、燃烧器形状 三.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一)、传统低NOx燃烧技术 1、低氧燃烧 降低NOx,提高锅炉热效率;但是会增加CO、HC、碳黑的产生 三.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2、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三.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3、烟气循环燃烧 降低氧浓度和燃烧区温度-主要减少热力型NOx 三.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4、分段燃烧技术 (1)、氧气不足,烟气温度低 NOx生成量很小 (2)、二次空气, CO、HC完全燃烧, 烟气温度低 三.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二)、先进低NOx燃烧技术 原理:低空气过剩系数运行技术+分段燃烧技术 1、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的低NOx直流燃烧器 2、空气分级的低NOx旋流燃烧器 一次火焰区:富燃,含氮组分析出但难以转化 二次火焰区:燃尽CO、HC等 三.低NOX燃烧技术原理 (二)、先进低NOx燃烧技术 3、浓淡偏差型低NOx燃烧器 4、空气/燃料分级的低NOx燃烧器 空气和燃料均分级送入炉膛,一次火焰区下游形成低氧还原区,还原已生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