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引脚 名称 功能 MAX485 MAX491 1 2 RO 接收器输出:当VA-VB≥+200mV时,RO=1;当+200mV时,RO=1;当VA-VB≤-200mV时,RO=0时,RO=0 2 3 RE 接收器输出允许:当RE=0时,允许输出;当RE=1时,输出呈高阻(三态)RE=0时,允许输出;当RE=1时,输出呈高阻(三态) 3 4 DE 驱动器输出允许:当DE=1时,允许输出;当DE=0时,输出呈高阻(三态)DE=1时,允许输出;当DE=0时,输出呈高阻(三态) 4 5 DI 驱动器输入:当DI=0时,Y=0,Z=1;当DI=1时,Y=1,Z=0DI=0时,Y=0,Z=1;当DI=1时,Y=1,Z=0 5 6,7 GND 接地 — 9 Y 驱动器非反向输出 — 10 Z 驱动器反向输出 6 — A 接收器非反向输入和驱动器非反向输出 — 12 A 接收器非反向输入 7 — B 接收器反向输入和驱动器反向输出 — 11 B 接收器反向输入 8 14 VCC 正电源:4.75V≤4.75V≤VCC≤5.25V5.25V — 1,8,13 NC 不连接 表8.3 MAX485/491引脚功能的定义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2.信号的逻辑定义 MAX485/491芯片信号逻辑定义如表8.4所示 发送端(驱动器) 接收端(接收器)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DI)DI) Y(A)(A) Z(B)(B) VA-VB (RO)RO) 1 1 0 ≥+ 0.2V+ 0.2V 1 0 0 1 ≤-0.2V-0.2V 0 表8.4 MAX485/491对信号的逻辑定义 从表8.4可知,MAX485/491对接收端的信号逻辑定义如下。 当差动输入(VA?VB)≥+200mV时,输出为逻辑1; 当差动输入(VA?VB)≤?200mV时,输出为逻辑0。 8.6.3 电路与程序设计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8.6.3 电路与程序设计 1.串口电路设计 由于RS-485标准是把原来由RS-232C标准采用单端发送/单端接收的信号,改成差动发送和差动接收,因此, RS-485接口电路的组成是在图8.19的基础上,增加差动收/发器MAX491,便可实现从单端到差动的转换和全双工通信,而电路的其他部分(如波特率时钟发生器)与RS-232C的要求一样。 接口电路框图如图8.21所示。是一点对多点的全双工通信网络,各通信站点之间通过接线盒转接,并采用带4芯水晶插头的双绞线进行连接。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接口电路框图如图8.21所示 图8.21 RS-485标准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电路框图(甲机一侧)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2.双工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RS-485标准所采用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及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均与RS-232C标准相同,只是传输信号时所用的数据线及对信号的逻辑定义有所不同。这些物理层的定义并不影响通信软件编程,因此,RS-485程序的编写与RS-232C程序的编程完全一样,在RS-232C标准下编写的发送/接收程序在RS-485标准下同样可以运行。 程序流程图如图8.22所示。具体程序见教材P151-152。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图8.22接口程序流程。 图8.22 RS-485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程序流程图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8.7 基于UART的串行通信接口 UART是一种通用异步收发器,是台式微机PC系统配置的 外置式串行接口芯片,也是嵌入式微机和MCU中以接口模块方式作为内 置式串行接口,它支持RS-232C接口标准,能实现异步全双工通信。 以16550为例,它比8251A具有更强的中断控制能力,并且自带内置 式波特率时钟发生器和16B的FIFO数据存储器,从而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和传输速率。 下面以台式微机PC与实验平台串行通信接口程序设计为例说明UART 16550的使用方法。 例8.3 PC 微机与实验平台的串行通信接口及程序设计 8.7.1设计要求 要求PC机通过串口COM1采用查询方式发送1K字节数据到实验平台 MFID。通信的数据格式为8位数据,1位停止位,奇校验。波特率为 2400b/s。 * 计算机接口技术 * 8.7.2 设计方案分析 由于PC微机的串口COM1是采用16550芯片, 因此,先介绍它的外部特性与编程模型, 然后讨论基于16550的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1. 16550(UART)的外部特性 串行接口芯片16550的外部引脚 如图8.23所示。 1655023各引脚的功能定义 如表8.5所示。(参见教材P153-154) 图8.23 16550外部引脚图 * 计算机接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