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饮食控制
运动调节
糖尿病病情自我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
平衡膳食
食物要多样化
多饮水,少喝酒
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控制—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油脂类25克(0.5两)
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
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
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
鱼虾类50克(1两)
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
蔬菜类400-500克(8两至1斤)
水果类100-200克(2两至4两)
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
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平衡,此消彼长,灵活调节
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5
饮食控制—注意事项
注意节食,避免暴饮暴食,干扰正常的饮食控制
节制饮酒
可适当增加降糖药剂量,但需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
饮食控制—外出就餐或赴宴注意事项
运动的好处:
增强心、肺功能
降脂、降压、降糖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提高运动积极性
运动调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最常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
运动调节—注意事项
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安排在较为方便的时候
结伴运动
运动调节—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
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
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若要从事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应采取下列措施以防低血糖发生
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药物剂量
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
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测一次毛细血管血糖
较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
运动调节—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
血糖>16.7mmol/L
空腹血糖低于80mg/dl,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
尿中有酮体
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
有心悸,气促,恶心,眩晕
身体突然发生的急剧疼痛
视物模糊
运动调节—应禁止运动的情况
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各种意外事故
尽量定时、定量就餐,按时、按量用药
及时足量饮水
要熟悉应付意外及自救的方法
运动调节—出差,旅游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自我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影响病情控制的因素
天气变化:骤然的变冷、风吹、雨淋
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等
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
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
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
忘记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
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部位吸收不好
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
外伤,手术
妇女妊娠或月经期
频繁发生低血糖后
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
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
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
糖尿病监测的意义
每日1次:血糖、尿糖
每月1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
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
监测的时间
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检查血糖,病情稳定后,1个月至少检查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
如果不舒服应随时检查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40—180mg/dl之间
血糖监测
餐前半小时:利于检出低血糖
餐后2小时:利于检出高血糖
夜间血糖监测: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
不同时期血糖监测的意义
尿糖监测—好处和缺点
好处:
大多数病人容易做到
价格低廉
无创检查
操作简单
缺点:
需要留尿的容器
无法提示低血糖
受肾功能的影响较大
1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
2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
尿糖试纸
操作方法
色觉及视力
肾糖阈
尿糖监测—影响因素
病情稳定者:最好做三餐后2小时尿糖定性
病情不稳定者:一般采用七段留尿法
一般病人:从实际出发,每日监测四次尿糖(清晨第一次尿,三餐前半小时尿)即可
尿糖监测—时机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自我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低血糖
心脏病和中风
眼部监护
肾脏保护
足部护理
牙齿护理
皮肤护理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我救治方法
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携带糖尿病治疗卡片
低血糖
吸烟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饮食
体重超重
运动过少
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因素
定期做检查
良好控制糖尿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