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文心学”为妥.pdfVIP

《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文心学”为妥.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文心学”为妥 ——兼答吴中胜《“文心雕龙学”还是简称“龙学”好》 李金坤 (江苏大学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6) 摘 要: “《文心雕龙》之学”与 “诗经学”、 “楚辞学”、 “唐诗学”、 “宋词学 ”、 “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然而,学界多称 “《文心雕龙》之学”为 “龙学”。然而,就 《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 称 “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 “《文心雕龙》之学”为 “龙学”, 很容易与中华图腾 “龙”的专门之学 “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与萧统关系密 切,刘勰曾参与 《文选》的编选, 《文心雕龙》与 《文选》所涉及的选文篇目 大多相同,两人选文标准与文学观念也颇为相似。因此, “文心学”与 “文选 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 “龙学”与 “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 “龙学”之 名未能彰显出 《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刘勰自己早已认定 《文心》 是 《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 “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 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笔者依然认 为: “《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 “文心学”为妥。 关键词:《文心雕龙》 龙学 文心学 文选学 吴中胜 兼答 作者简介:李金坤(1953— ),男,江苏金坛人,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 美学研究。 与 “诗经学”、 “楚辞学” (或“屈学”)、 “唐诗学”、 “宋词学”、 “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 《文心雕龙》研究亦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欣欣向 荣的专门之学,它是以我国第一部 “体大思精”的文学评论专著 《文心雕龙》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 《文心雕龙》的现代科学研究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最 早当推刘师培、黄侃在北京大学的讲授,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影响甚大的 研究学科。据不完全统计,在 《文心雕龙》百年研究史中,已发表论文6000余 篇,专著350余部,数量之巨,成果之丰,令人惊叹。自1983年成立中国 《文心 雕龙》学会以来,编辑出版了学术刊物 《文心雕龙学刊》 (后改为《文心雕龙 研究》),成功举办十余次年会暨国际(内)学术研讨会。无论从研究组织、 1 研究队伍,还是研究态势、研究成果来看, 《文心雕龙》研究之专门学科,已 经成为令人瞩目与惊羡的 “显学”之一。然而,现在学界对于 “《文心雕龙》 之学”较为通行的名称则是 “龙学”,如 “龙学成果”, “龙学百年史”, “ 龙学名家”, “龙学泰斗”、 《龙学档案》等。其实,如此名称是甚为不妥的 。窃以为当称 “文心学”较为允当。其理由如次。 一、 “龙学”与华夏龙图腾之 “龙学”相混淆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是一个崇尚龙图腾的伟大民族,中华儿女都是龙的子 孙。龙的文化精神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从与皇帝有关的龙袍、龙椅 、龙床、龙子、龙孙,到人名的广泛使用,如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中华武 王李小龙、大元帅贺龙、著名演员成龙等。而民间的舞龙灯文娱活动、二月二 龙抬头节俗等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于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龙腾虎 跃”、 “龙凤呈祥”等成语文化则更是不胜枚举而流布众口。中国龙是古人结 合了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 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八千余年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 和见证物,中国龙的精神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霖 、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 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又具有腾飞、振奋、开 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更是一种奋发开拓精神的体现。龙是一种 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一个图章,一个徽记。因此, 对于如此悠久、丰富、广泛的中国龙文化之研究,自然也就形成了一门专门之 学—— “龙学”。这方面已有许多出色的研究成果,如庞进的 《中国龙文化》 (重庆 出版社,2007年版),刘树成的 《大众龙学》 (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等。 此外,宋龙图阁直学士亦简称为 “龙学”。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宣和以 前直学士、直阁,同为称,未之有别也,末年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