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歌德(1749-1832) 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恩格斯称之为“天才的诗人”。海涅称他是“世界的一面镜子”,“狂飚突进”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 狂飚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由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由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充分肯定个人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 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1769-1775):创作大量抒情诗,大多歌颂美好的景物和健康的人生,民歌风格明显,德国近代抒情诗的真正发端。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及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魏玛10年:1775年10月,受魏玛公爵的邀请,歌德来到魏玛公国担任内阁大臣,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从政10年,公务繁忙,精神苦闷。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在陶里斯》和《塔索》 晚年时期(1794-1805) :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品:诗集《西方与东方合集》、自传《诗与真》、《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 歌德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 歌颂爱情;歌颂自然;对现实封建统治的反抗和对世界、人生、历史与现实的哲理性思索。 迷娘之歌(二) 不要让我说,请让我沉默, 我有义务保守秘密。 本想向你倾诉衷肠, 命运却坚决阻挠。 如果时机到了, 阳光自会驱散黑夜,天空豁然明爽; 坚硬的岩石也会敞开胸怀, 让深藏的泉水欢快流淌。 谁不愿躺在挚友的怀中, 诉说胸中的苦闷; 只是誓言让我沉默, 唯有神灵才能开启我的嘴唇。 对月 刚才你还离我这样近!却为何突然远去,被乌云所包裹。 请露出你的灿烂的脸儿来吧,证明我还是被人爱着的, 即使我的爱人离我很远很远。 升上来吧!请更亮地照耀,请放出纯洁壮丽的光辉! 尽管我的心痛苦地颤抖,今夜却幸福无边。 《对月》节选 你又把幽谷密林注满了雾光,你又把我的心灵再一次解放。 你用慰藉的目光照我的园邸,如同知友的眼光怜我的遭际。 哀乐年华的余响在我心头萦绕,我在忧喜中彷徨,深感寂寥。 流吧,可爱的小溪!我永无欢欣,嬉戏、亲吻都消失,更何况真情。 《浮士德》 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 一部反映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 浮士德是人类的代表。 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 民间传说。 创作《浮士德》的过程延续了60年之久。 情节结构 全剧由魔鬼靡非斯特分别与上帝和浮士德的两次赌赛,及浮士德经历的人生五个阶段的悲剧组成。 引子:魔鬼和上帝的打赌 由于生命无穷无尽的欲望,魔鬼认为人类必将堕入深渊,而上帝坚信人类会走向光明。他们找到一个欲界人性的代表:浮士德作为打赌的对象。 “他野心勃勃总是驰骛远方,已一半明白自己的狂妄,他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又要求地上极端的放浪,不管在人间或天上,总不能满足他深深激动的心肠。” 书斋悲剧 浮士德年过半百,闷在阴暗的书斋内,想毒酒一死了之。教堂复活节的钟声令他想起童年,把他引到郊外,大自然和人群使他深受鼓舞,唤回了生的念头。他把一条黑狗带回书斋,现出人形,是魔鬼靡非斯特。浮士德诉说了受尘世束缚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让他重新开始人生,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这句话,他的灵魂即为魔鬼所有,来生做魔鬼的仆人。浮士德根本不相信所谓“来生”,便与魔鬼立下了契约。 书斋中的浮士德准备自杀说明什么? 知识的无用、启蒙主义者的绝路、生活的封闭僵死、历史(人类追求)的谷底。 书斋悲剧 启蒙主义者的困惑: 哲学意义:在限定的生命中,知识毫无意义,生命总在叩问人生价值,寻求永恒归宿,现实却一成不变,毫无出路。 现实批判意义:显示出中世纪僵死的学术与生动的现实生活动矛盾,否定了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的追求。 “我不像诸神!对这一点我深有所感!我不过像往尘土里钻的虫蚁,当它在尘土里不断求生觅食,路人会一脚把它踩死,踏烂”。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复活节的钟声以及春天、童年、人群的气息让浮士德放弃自杀又说明什么 ? 生命希望之路何在? 1 人性上升的永恒精神。(灵魂的升华) 2 生而为人的激情、活力、血肉是上升之根本。(如佛陀所言的“为人之不易”) 一个缺乏勇气甘心守护世俗平衡的生命,是一个僵死的善的封闭体,必将自我毁灭,只有人性上升的精神以及生命不息的活力可以带来希望。所以浮士德在复活节的钟声和春天童年人群的气息中放弃自杀。 但这并不意味生命开创(历史、堕落)的开始。原因如下: 人的宗教和世俗的两面性 “在我的胸中,唉,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想从另一个挣脱掉;一个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