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绘画美学及地位之认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倪瓒绘画美学及地位之认定.doc

倪瓒绘画美学及地位之认定   摘要:中国文人画的地位在元代达到了顶峰,并上升到新的阶段。这一时期,谈禅成了一种风气,涌现了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而元四家中最受推崇的要数倪瓒。他以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萧条淡远的画风、沉浮坎坷的经历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愫与理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文章将简要探讨倪瓒的绘画美学及其历史地位形成的诸多影响因素,并认为董其昌的山水画“南北宗论”是倪瓒在中国画史上历史地位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关键词:遵气说;南北宗论;遘品   检索: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0112-02   前人对于倪瓒各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专门对倪瓒历史地位的研究则较少,尤其是对于倪瓒在中国画史中的地位与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的关系研究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文章将简要探讨倪瓒的绘画美学及其历史地位形成的诸多影响因素,并认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倪瓒在中国画史上历史地位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江苏无锡人,元代四大家之一。其家为江南首富之一,幼年丧父,在兄长的庇护下长大.后加入全真教,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兄长与嫡母相继去世后,倪瓒继承家业。他一面读书,一面经营兄长赠送的清宓阁。收藏了大量书画作品,并与名士交游甚广。《明史.隐逸传》与钱益谦《列朝诗集小传》都记叙了倪瓒“至正(134.1-1369)初,海内无事,忽散其资给亲故,人咸怪之,未几兴兵,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笠,往来震泽、三泖间……”从倪瓒在14世纪加年代后期作的自传体诗《述怀》中,哀叹自己的今昔遭际可以得到印证:   “嗟余幼失怙,教养自大兄……贵富乌足道,所思垂令名,大兄忽捐馆,母氏继沦倾…钓耕奉生母,公私日侵凌…输租膏血尽,役官忧病婴,抑郁事污俗,纷攘心独惊……”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倪瓒跌宕起伏、颠沛流离的一生。年少时家境富裕,渴望富贵功名.这与后人眼中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有着庄子“出世”情怀的倪瓒似乎相距甚远。但是,正如李泽厚所说,儒家的入世精神讲求“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性必须符合和渗透社会性才成为人。儒家思想对倪瓒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或许在不同的阶段儒、道、释产生的影响不同,但孔门儒学作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从未淡去。   元朝排斥汉人,当时把中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为最上等,汉人居最末,因此,汉人想要在元朝谋官简直难于登天。除此之外,元朝取消了科举取仕的制度,许多士人得不到晋升之阶,他们一方面抒发怀才不遇之志,一方面只能寄情于山水。虽然倪瓒与其兄都加入了可以享受一定特权的全真教,但在其兄死后,倪瓒不得不独自负担起庞大的家业,尽管受到全真教的一定庇护,但最终家财随之沦丧殆尽。从14世纪30年代开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的饥荒与瘟疫。此种情势之下,蒙元政权只能加重赋税,并滥施刑罚。面对这种社会情形,当初追求功名的儒家理想已经渐渐消磨殆尽,这时儒家“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政治思想使得倪瓒选择了自由闲淡的生活,不问政事,只能寄情于山水。按照李泽厚的说法,这种人生态度和生命存在,并不是一般感性的存在或混世的人生态度,而是具有形上超越和理性积淀的存在和态度。从而,它可以为苦难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   后人研究倪瓒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根据倪瓒的“逸气说”和“聊以自娱耳”来展开的。通常认为他的作品即是为了“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倪瓒的画中,树石仍然是很写实的,并非“不求形似”,只是笔法更注重个人风格,更自由如意。如倪瓒画中常见的亭屋茅舍、山汀水渚、枯木竹石都被仔细刻画,正符合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可行、可居、可望、可游”的理想标准。倪瓒的竹也是非常写实的,符合他一以贯之清淡、萧疏、孤寂的画风。倪瓒自己也承认他作画并非一开始就“不求形似”,在《为方涯画山水题》中,他写道:“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简……”   虽然倪瓒的画在一定程度上是写实的,但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再现”或“表现”。相对来说,中国山水画是情景交融的,这两者经常混同交融,合为一体。因此,倪瓒的画并不属于纯粹的“应物象形”或模仿自然,而是融入了个人思想情感、审美意识的产物,不仅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情怀,也是当时所盛行的道家“独善其身”思想的反映,即在山水之中顿悟,在画面之中求虚静、淡远的境界。   到了明朝后期,倪瓒被董其昌捧为“元末四大家”之一。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明代书画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擅画山水,曾师法倪瓒,尤其是他以佛家禅宗喻画所倡导的“南北宗”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深远。   董其昌将画分“南北二宗”。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肇始,流传至马夏辈;南宗则以王维为宗,传至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