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專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doc

八專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專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

八、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2003年9月首次招生。在校生已经由2003年的154人攀升到现有的992人。本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近两年考生报名踊跃。2005年被确定为学院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008年在我院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时,专家组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给予了一致好评。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淡化理论,突出实践环节,实行“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把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使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更加突出,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①“平台+ 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平台和综合素质平台,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综合性的需要;能力模块包括机床操作技能、机床编程技能、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该培养模式的知识平台较好的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又考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需要,能力模块的技能训练主要以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在实训基地参加实习、实训和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相互融合,配套施教,循序渐进,使该培养模式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②校企合作,实践实训。机电一体化行业是应用性很强的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需要较多的技能型、操作性人才。因此,把教育送进企业,把岗位作为课堂,是学校和企业为满足各自需求,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明智举措。我专业先后与海信科龙电器、现代造船厂、齐耀瓦锡兰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③企业培养。在专业实习过程中,从双赢的角度出发,与我校合作的企业对实习生的培养还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通过不断的强化熏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岗位的锻炼是在为他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打基础,也是走上管理岗位的必经之路。生产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创新意识,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 ★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创出质量与效益,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①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现有产学结合工作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一种由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②着力进行课程、教材的建设。争取在3年内,申报1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在原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至5门;鼓励教师参编教材,并积极与企业合作,出版工学结合教材,大大促进教材与职业能力的接轨。 ③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争取在5年内,使我们的师资队伍梯队更加合理,其中。硕士比例达80%,高级职称达7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加大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数量,争取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2:180万元,用于师资培训、教材建设、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科研等。 ②继续走产学结合之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带动企业发展为己任,走产学结合之路;构建与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的、产学紧密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③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熟练应用机电一体化机床为主要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0%以上。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一天学理论一天学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教学改革 淡化理论、强化实践,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实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深化网络教学,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多媒体、仿真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⑤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环境和条件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台的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校外教学与校内教学同步、同序、同质,实现从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建设、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乃至就业等方面与用人企业的“深度耦合”。在校外充分耦合的基础上探讨建立股权合作等方式的分院,实现产学一体化。 ⑥教学质量评价 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学校通过考试、考证等形式,并结合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及时采纳各企业的意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调整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