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海外贸易制度
李庆新
第三节 明前期朝贡贸易管理
作为国家礼制的一部分,宾礼中蕃国朝贡札仪古已有之。《通典》云:“自古至周,天下封建,故盛朝聘之礼,重宾主之仪”;周制,九州之外.谓之蕃国,有夷服、镇服、蕃服,代一见,各以其所贵之宝为贽。由《周扎》“六服”和“三服”所构成的“天下封建”、“诸侯朝聘”、“四夷朝贡”理想化礼制体系,为历代统治集团所取法。
唐宋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对外交往频繁,朝贡礼仪相当完善,并设鸿胪寺等“主以其事。唐代诸蕃朝贺,“中国有报赠、册吊、程粮、传译之费,东至高丽,南至真腊,西至波斯、吐蕃、坚昆,北至突厥、契丹,谢之八蕃,其外谓之绝域,视地远近而给费。”所谓“报赠”,即唐朝对朝贡国的赐予和贡物的报酬,“计价酬答.务从优厚”。报赠由鸿胪寺付给。“册吊”是唐朝对蕃国君长的册封或吊唁,皆有赐物。“程粮”乃支付给贡使回国所需的粮料,“路由大海者,给祈羊豕皆一,西南蕃使还者,给入海程粮,西北诸蕃,则给度碛程粮。””程粮一般按路程远近分等第由州府给。证圣元年九月五日敕:“蔷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渡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尸利佛誓、真腊、诃陵等国使.给五个月粮;林邑国使,给三个月粮。” “传驿”乃提供给蕃使的交通服务。
明代继承唐宋礼制,在“厚往薄来”原则上明确规定贡期、贡道、勘合、宴赏等环节。朝贡贸易完全为官方所垄断,具体由由市舶太监及市舶提举司管理。
一 贡期、贡使与贡道
(一)贡期与贡使
明初规定各国朝贡原则上三年一贡。洪武七年,太祖诏中书中礼部日:
古者中国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九州之外,番邦远国,则每世一朝;其所贡方物,不过表诚敬而已。高丽稍近中国,颇有文物礼乐,与他番异,是以命依三年一聘之礼;彼若欲每世一见.亦从其意。其他远国,如占城、安南、西洋琐里、爪哇、浡尼、三佛齐、暹罗斛、真腊等处新附国土,入贡既频,烦劳劳太甚,朕不欲也。令遵古典而行,不必频烦,其移文使诸国知之。
洪武九年,以安南频繁来朝,劳赞太甚,太祖谓中书省臣,宜以“古礼”谕之。“番夷外国,当守常制.三年一贡,无更烦数来朝,使臣亦惟三五人而止。奉贡之物,不必过厚,存其诚敬可也。”
据《大明会典》记载,2年一贡的国家有琉球;3年一贡的有安南、占城、高丽、真腊、爪哇诸国;日本10年一贡。
明朝对贡使人数、船只也有数额规定。如安南朝贡。每贡百人,多不过150人。永乐二年,日本纳款,擒献犯边倭贼20余人,成祖大喜,降诏褒奖,并给勘合百道,定lO年一贡;每贡船2只,正副使等毋过200人,若贡非期,人船逾数,夹带刀枪,并以寇论。
明朝“厚往薄来”,诸国利其赐予,往往不遵制度,不按贡期,一岁数贡。如暹罗“比年一贡,或一年两贡”。占城“比年一贡”。爪哇“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榜葛剌“比年入贡”。琉球三王屡入贡,中山王“一岁常再贡、三贡“。满剌加“或连岁,或问岁人贡”。永乐中尤甚,“数有事于西洋.遣中使以舟师一万金帛谕赐之,随便朝贡者十有六。”
诸番“入贡既频”,明廷穷于应付,“虽厌其烦,不能却也”,造成“劳费太甚”。
明前期日本与中国关系异常密切。l 392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掌权,南北归于统一“为获得明朝的支持,开辟财源,足利义满以日本国王名义向明朝称臣纳贡,中日双方互有使节往来。永乐二年(日本应永十一年),明朝派遣赵居任等出使日本,赠给足利义满“日本国王之印”(金印)一颗.并赠与永乐年号勘合100道,规定lO年一贡,人限200.船限两艘,日本学者称之为《永乐条约》。从该年至永乐十七年(日本应永二十六年).为中日第一期“勘台贸易”,其间日本派出勘台贸易船6次,明朝派遣使节7次。
宣德七年,足利义教遣使臣往中国,恢复中日交往。明朝以日本“人贡逾额,复增定格例”,船毋过3艘,人毋过300,刀剑毋过30,这就是木宫泰彦所说的《宣德条约》。从此至嘉靖二十六年(天文十六年)足利义晴派出最后一次遣明使为止,为第二期“勘台贸易”;其间日本派遣勘合贸易船11次.明朝往日本遣使一次。
郑樑生先生根据《明实录》、《明史》等中国文献以及《善邻国宝记》、《相国寺文书》 《荫凉轩日录》等日本古籍记载,对永乐元年至嘉靖二十八年日本人贡次数作了统计(表4),可以“窥见日本基本上没有按贡期朝贡。
(二)贡道
按照传统形成的习惯.海外诸国朝贡需循指定贡道,在设有市舶司或相关机构的口岸人贡。
朝鲜人贡由鸭绿江历辽阳广宁、经山海关至京师。成化十六年七月,朝鲜使者为建州女直邀劫,请改道,将从之。刘大夏执不可,日:“贡道自鸿鹘关由辽阳经广宁,过前屯而后入山海,纡回三大镇,此祖宗微意。若自鸭绿江抵前屯、山海,路太径,恐贻他日忧。”乃不许。
日本贡道原由辽东,后改浙江宁波。从浙江到北京的线路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