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银行最优存贷款比率经验模型及实证分析.doc

商業银行最优存贷款比率经验模型及实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業银行最优存贷款比率经验模型及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最优存贷款比率:经验模型及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经验模型和计量模型对商业银行存贷款比率进行研究,发现存贷款利率和存贷款比率存在协整关系,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是存贷款比率的决定因素;基于存贷款比率与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具有消极作用,模型推导并计算出了最优存贷款比率,并依此提出适当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贷款比率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Feldstein和Horika便开始了对储蓄与投资关系的研究。此后国内外的学者又基于总储蓄和总投资对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及转化效率做了大量研究,尽管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但有一点共识,即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越高,金融系统越有效率,越能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储蓄以银行存款为主。1990年银行存款所占的比例就已经超过96%,并且一直在上涨,目前已经接近100%。其中商业银行存款占金融机构存款的比重超过95%,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在金融机构中就占到74%。易纲(1996)认为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所以商业银行存款基本可以反映储蓄总额。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缺乏投资的渠道,从而导致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集中在贷款上。谢平(1992)等人也持相同观点。也就是说,我国的储蓄主要是以商业银行存款的形式通过贷款转化为投资的。90年代以来,银行贷款已经成为投资的重要手段(赵志君,2000)。国内学者胥良(1998),肖红叶(1998)等均认为自从1985年全面实施“拨改贷”的政策后,我国实际采取商业银行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方式。因此在研究我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时,应该着重分析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转化关系。本文选用商业银行存贷款比率,即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并非存款对贷款的转化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存贷款比率同时与金融风险同向变动,而金融风险损害经济增长。从而存在一个最优存贷款比率,使得实际经济增长达到最大值。 二、经验模型建立 (一)假定条件: 1.商业银行的全部成本分为:贷款监督成本、贷款不能收回的风险成本、挤提风险成本和日常运营成本 2. 商业银行经营以利润为导向,收入来源于贷款利息,支出为存款利息,并追求利润最大化 3. 贷款L对贷款利率i1的敏感系数为b,存款D对存款利率i2的敏感系数为d (b、d为常数 且b0,d0)。即?L/?i1=b,?D/?i2=d (二)模型的构建: R=i1?L - i2??D -C1(L)-C2(i1,L)-C3(D)-C4(i2,D) R为商业银行的利润;C1为贷款的监督成本,主要取决于贷款的规模,贷款规模越大,监督成本越大;C2为贷款不能收回的风险成本,受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影响,并且与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同向变动;C3为银行的运营成本,主要取决于银行的资产规模,而存款总额决定银行的资产规模,存款总额与运营成本同向变动;C4为公众挤提风险成本,主要受存款利率和存款总额影响,存款利率越低,储蓄总额越大,挤提风险越大;C为总成本,即C1+C2+C3+C4。设r为存贷款比率,则模型可变为: R=i1·rD-i2·D-C1(rD)-C2(i1,rD)-C3(D)-C4(i2,D) ① 中国自1985年金融体制改革以来,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以及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具有比较典型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在这种环境下,金融资源开始逐渐以市场为导向在追逐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流动(赵伟,2006)。尽管作为银行机构主体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但鉴于我国银行机构正逐步向规范化发展,盈利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银行业绩的首要指标,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R对D、i1和i2分别求导数可以得到: ?R/?D=i1·r-i2-r(?C1/?rD)-r(?C2/?rD)-?C3/?D-?C4/?D ② ?R/?i1=rD+i1·r(?D/?i1)-i2·(?D/?i1)-r·(?C1/?rD)(?D/?i1)-?C2/?i1-r·(?C2/?rD)(?D/?i1)-(?C3/?D)(?D/?i1)-(?C4/?D)(?D/?i1) ③ ?R/?i2=i1·r·(?D/?i2)-D-i2·(?D/?i2)-r·(?C1/?rD)(?D/?i2)-r·(?C2/?rD)(?D/?i2)-(?C3/?D)(?D/?i2)-?C4/?i2-(?C4/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