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断-网状影部分课件.pptVIP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断-网状影部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 (网状型部分)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 韩礼良 肺大体解剖 肺实质: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 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⑴ 导气部: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小气道:临床指管径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⑵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肺组织结构 导气部随分支其管径变小,壁变薄。 壁结构改变 ●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 杯状细胞渐少→消失 ● 腺体及软骨减少→消失(终末细支气管) ● 平滑肌渐多→完整环行肌层(终末细支气管) 肺间质解剖基础 肺间质是疏松结缔组织,位于气道与血管的外围,包绕静脉和淋巴管,并位于毛细血管与肺泡上皮之间。正常肺间质一般分为三部分: 中轴间质,又称轴心间质。所有的气道,从主支气管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伴随的肺动脉分支,均被轴心间质围绕。这些结缔组织,可从肺门部沿支气管分支,到小叶内支气管周围,甚至连向肺泡导管及肺泡囊。 肺间质解剖基础 外围间质,又称胸膜下间质:外围间质分布在肺脏表面,与脏层胸膜有关,并伸入肺内构成小叶间隔。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含有肺静脉和淋巴管。在肺脏的前、侧和膈面小叶间隔最厚,在肺脏的外围部比中心部较厚。上叶比下叶明显,小儿比成人显著。正常成人小叶间隔最厚之处为0.1mm。 间隔间质,又称小叶内间质、肺泡间质。肺泡壁含有毛细血管、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各种细胞。 正常肺的HRCT仅能显示轴心间质,偶见小叶间隔,而间隔间质不能显示。 肺间质纤维网 三大类 中轴间质纤维系统:支气管和肺动脉分支外结缔组织(肺门-肺泡管和肺泡囊);周围间质纤维系统:延伸于脏层胸膜下的肺表面;间隔间质维系统:肺泡间隔内的细纤维网 肺小叶结构 肺小叶又称次级肺小叶,是肺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解剖单位。 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其尖朝肺门、底向肺表面,相邻肺小叶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分隔。两肺各有50一80个肺小叶。 肺小叶由细支气管(或3一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及其末端的肺泡所构成。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小叶大小约1-2cm,由5-15个肺腺泡组成,腺泡由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组成。 肺小叶结构 正常肺小叶都可以分为小叶核心结构和小叶实质、小叶间隔两部分。小叶核心由终末支气管及伴随的血管、淋巴管组成,小叶中心和周围结构之间及小叶实质由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构成。小叶间隔含有小静脉和淋巴管。 肺小叶两套淋巴系统:中央网沿气管血管束走行至小叶中央;外周网位于小叶间隔内或沿脏层胸膜走行。 肺小叶结构 肺腺泡是肺小叶内的Ⅰ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构成,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 HRCT可以显示次级肺小叶的形态特征,而多数肺弥漫性间质性疾病可导致次级肺小叶形态的特征性改变。 肺小叶分区示意图 次级肺小叶分区 小叶中央区是次级肺小叶的中心部分。它是病变的常见部位,病变通过气道到达肺(如过敏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淋巴周围区是次级肺小叶的外周部分。也是病变的常见部位,病变位于小叶间隔内的淋巴管内(如结节病、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肿)。这些病变也常发生于包绕气管血管束的淋巴管的中央网。 肺小叶分区示意图 小叶中央区(左侧 蓝),小叶周围区(右侧 黄) CT扫描技术 常规扫描和薄层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为10?mm;薄层扫描层厚为1?mm,可清晰显示肺内细微结构,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肺弥漫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可显示病变的血供以及明确有无淋巴结肿大等。 吸气相和呼气相扫描:常规CT检查为吸气相;呼气时肺含气量明显减少,正常肺野的透光度应均匀或阶梯性降低;合并小气道管腔狭窄或闭塞时,相应肺泡内的气体不能呼出而呈片状低密度,称之为“空气潴留征”。呼气相CT主要判断有无小气道的病变,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肺的局部通气功能。 HRCT临床应用 HRCT在DLD中的运用价值 直接诊断或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显示不易发现的轻微异常表现 评价病变活动性 毛玻璃影-感染、出血及水肿(病理可逆病变) 随访及疗效评价 HRCT临床应用 预后提供信息 指导活检:支气管周围病变—经气管活检;胸膜下病变— 经皮活检;开胸活检定位-避免活检纤维病变 前瞻性HRCT研究帮助临床了解肺内病变的发展及组织特点 HRCT扫描技术 小视野,大矩阵:减小体素体积,增加空间分辨率。 薄层:薄的准直(1~2mm层厚)减少部分容积效应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骨算法:高分辨率的算法增加了病变边缘锐利度(增加了图像噪声)。 高KV,高MA:减少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现在临床常用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