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及答案.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知识点及课后答案   一、《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三、课后答案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连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吗?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答:(1)《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知识点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6.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知识点及课后答案   知识点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