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30年题库1.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30年题库1

一、 填空(10分,每空0.5分) 1、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 年,其标志是胡适和陈独秀发表于《新青年》的两篇文章 、 。 2、文学研究会又被称为 派,其会刊是 。它代表了五四文学现实主义的潮流。 3、新月诗派又称 派,其代表诗人 被茅盾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 4、“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 提出的口号,周作人提出了 主张,为五四文学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5、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之一是开创了表现 和 两大现代文学题材,他一生创作的小说有《呐喊》、《彷徨》和 等三个集子。 6、小学校长潘先生是 的小说中的人物;婵娟是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7、闻一多的五四时期的诗集有 和《死水》两部,他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主张。 8、湖畔诗人对新诗的最大贡献在于 诗的创造。而“纯诗”概念则是 派诗人提出的,这个诗派20年代的代表诗人是被称为“诗怪”的 ,他的代表作是 。 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问题小说2、失事求似3、小诗体4、国剧运动 三、简答(40分,每小题8分) 1、分析阿Q的形象及其意义。 2、简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3、简析《女神》的艺术特色。 4、以《弃妇》简析李金发诗的组织上的特点。 5、简析丁西林喜剧艺术的特点。 四、论述(30分,每小题15分) 1、分析鲁迅小说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情节模式。 2、分析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风格。 05本科现代文学B卷答案要点 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1917年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2、为人生 《小说月报》 3、新格律诗 徐志摩 4、胡适 人的文学 5、农民 知识分子 《故事新编》 6、叶绍钧 郭沫若 7、《红烛》 “三美” 8、爱情 李金发 《弃妇》 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类小说现象。当时的许多作家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等抱着为人生的态度,用小说揭示出许多社会人生问题,试图以此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从而达到社会改造的目的,被称为“问题小说”。代表作品有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两个家庭》等,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失事求似: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基本原则。所谓“求似”,就是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所谓“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所写的故事尽可以和史实有所出入。他所重视的是历史精神的真实,而不是外在历史事实的真实。 3、小诗体:20年代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短小的诗行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者零碎的思想。20年代曾流行一时,打破了胡适体白话诗止步不前的局面。 4、1925年赵太侔、余上沅等一批留美学生在归国后,曾于1926年6月至9月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提倡“国剧运动”,提出了与《新青年》派不同的另一种选择。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人手”去建立“中国新剧”;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目的在于娱乐”的“纯粹艺术”的倾向,反对“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的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在戏剧的表现上,他们受到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影响,提出要“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因而赞赏西方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艺术,进而提出要糅合东、西方戏剧的特点,“在‘写意的’与’写实的’的两峰间,架起一座桥梁”他们的这一设想,显然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不适合当时社会的需求,终未能实现,成为—个“新梦”。 三、简答(共40 分,每小题8分) 1、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贫困的不觉悟的流浪雇农的典型。 他经济上赤贫,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又很质朴。他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滑。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是与他为难;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两章,把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种种方面表现作了精彩的描绘。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没有真正的作出改变自己的境遇的反抗行动。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阿Q这一典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在里面照出自己的某一方面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