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科学实验与探索报告册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O一三年九月
植物组织培养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时间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现象 有一个脱离了琼脂,一个略微长大 没有很大变化,底部貌似被污染 已死亡 已死亡 已死亡 已死亡
2. 组培小饰品图片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大米淀粉的糖化作用
——甜酒酿的制作
结果与分析
1. 发酵期间每天观察、记录发酵现象。
时间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现象 有少量液体出现 有白色丝状物出现,液体增多,但无酒味 液体继续增多,有酒味产生 液体更多,酒味更浓,有部分米粒沉入底部 有较多细碎米粒沉底,酒味浓重,香味醇厚,微酸 大多数米粒沉底,酒味浓重
2. 对产品进行感官评定,写出品尝体会。
8 饭粒完整,饭香宜人,具有糯米饭香味。 10 10 16 饭粒完整,出现霉菌菌丝,具有糯米饭香味和微酸味。 10 9 24 饭粒完整,出现少量清澈汁液和大量霉菌菌丝,产生淡米饭香味,较甜、微酸。 10 8 32 饭粒完整,出现大量清澈汁液,酸甜适口,气味清香,无酒味。 10 9 40 汁液清澈、黏稠,浓甜、微酸,香味醇厚,有淡酒香气。 10 9 48 汁液清澈,黏稠度下降,浓甜、微酸,香味醇厚,有淡酒香气。 10 10 56 浓甜、微酸,略有苦味,酒香味较重。 10 9 64 饭粒软,浓甜、微酸,略有苦味,酒香味重。 10 9 总体评价 第四天有酒味产生,酒香醇厚,实验做得挺成功 10 9 品尝体会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牛奶的
——酸牛奶的制作
结果与分析
1. 发酵期间观察、记录发酵现象。
时间 现 象 液态 液态 凝固 凝固 凝固 凝固 凝固 凝固 2. 对产品进行感官评定,写出品尝体会。凝块紧密气泡凝块紧密气泡 有纯正的酸牛奶味,酸度适中,酸甜适口。 30 有纯正的酸牛奶味,偏酸 27 总体评价 色泽均匀一致、新鲜;酸奶硬度呈蛋羹状,较坚硬,黏稠度适中;有纯正的酸牛奶味,酸度适中,酸甜适口。 100 色泽均匀一致、新鲜;酸奶硬度呈蛋羹状,较坚硬,黏稠度适中;有纯正的酸牛奶味,偏酸。 96 品尝体会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ABO血型鉴定本人的血型:
2. 实验班的血型分布:
血型 O型 A型 B型 AB型 数量 8 8 1 比例 28.6% 28.6% 3.5%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动物缺氧及药物治疗
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1.乏氧性缺氧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表1 乏氧性缺氧模型的症状与特征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耐受时间(min) 46 27 45.5 40 45 32 40 39.56 皮肤、粘膜、肝脏颜色及行为表现 结论:乏氧性缺氧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过低造成小鼠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表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的症状与特征
鼠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耐受时间(min) 皮肤、粘膜、肝脏颜色及行为表现 CO后,小鼠立即出现不安,上下跳窜,最后抽搐死亡。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无发绀现象,肝脏颜色鲜红。 结论:血液性缺氧是由于CO和O2竞争Hb造成小鼠缺氧死亡。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表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的症状与特征鼠号注射生理盐水和NaNO2注射亚甲基蓝溶液和NaNO2耐受时间(min)皮肤、粘膜、肝脏颜色及行为表现
结论:组织性缺氧是由于NaNO2使Hb变性造成小鼠缺氧死亡。
()分析讨论
1.本实验是使小鼠吸入氧分压过低而缺氧。乏氧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动物死亡。
根据氧离曲线S型的特点,氧分压在60mmHg(8KPa)以上时曲线近似水平线,在60mmHg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动脉血氧分压降至60mmHg以下才会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氧含量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2. CO中毒、亚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