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黑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感谢邵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 也感谢大家能够坐在这里听!同时给大家欣赏一下我的家乡: 大美青海请注意幻灯片的背景!真诚的邀请大家以后来青海尽情的玩,别忘了记得找我做导游! 图片摄影 ——丁永峰 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及其防治 江苏大学 医学基础与医学技术学院 检验0502班 丁永峰 2009-03-29 概述 早在1817年, JustinusKerner首先认识到,食物中所携带的某种毒素,能够导致骨骼肌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麻痹。至1897年, vanErmengem在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于食物与人体内均检出了革兰阳性、厌氧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并定名为“肉毒病(botulism)”。肉毒梭菌所产生的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BTX),具有极强的毒力,低至0. 05μg即可致死。百余年来,肉毒毒素中毒事件在全球各地时有发生,不但威胁人体健康,并且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还有可能被用于恐怖袭击和生物战。因此,研究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和建立完善的防治措施对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肉毒毒素的中毒情况和防治措施。 一、肉毒毒素的结构 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为自养型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缺氧条件下繁殖并产生外毒素。通常可划分为7种类型,即A, B, C,D, E, F,G型肉毒毒素,其中C型又可分为C1和C2(或称Cα和Cβ)两个亚型,因此又有8型提法。各型肉毒毒素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及其毒性作用机制不同,但分子结构基本一致。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B及F型。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肉毒毒素气溶胶浓度达到0·02~0·3mg/m3,人吸入1分钟即可致死。肉毒毒素本身是一种蛋白质,无色无味、耐酸不耐碱。为目前已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接头、自主神经末梢及颅神经核,致运动神经麻痹。 特点: (1) 40℃以上,特别是碱性环境,很容易发生肉毒毒素热变性; (2)空气-液体界面形成的气泡,能够引起神经毒素的伸展和形状改变,从而使毒素溶液失去毒性; (3)氮气和二氧化碳环境,也能发生毒素变性; (4)过低浓度稀释(如μg/L)能够降低神经毒素稳定性,但是采用pH≤6. 8的其他蛋白(如明胶、牛或人血清白蛋白)缓冲液稀释则能有效防止这一效应。 因此通常的药用肉毒毒素产品即是一种复合制剂。 二、肉毒毒素的中毒途径 肉毒毒素中毒可以根据其传播途径不同分为四个类型: ①食源性肉毒毒素中毒:因摄入了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发生中毒。传播毒素的食品主要是在厌氧条件下生产或贮存的制品,如罐头、香肠、腊肉等,发酵的豆制品和面制品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甜面酱。其中以罐头与豆豉的厌氧环境较易生成毒素。 ②创伤性肉毒毒素中毒:因伤口感染了能产生肉毒毒素的肉毒梭菌而中毒。 ③婴儿肉毒毒素中毒:进入婴儿肠道的肉毒梭菌孢子分泌内毒素使中毒。 ④儿童及成人肉毒毒素中毒:不同于1、2型的中毒且产生肉毒毒素的肠道肉毒梭菌只存在于年龄大于一周岁的人群。 三、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神经毒素的作用发挥需经过4个步骤: (1)神经毒素H链的羧基端受体识别位点与胆碱能神经末梢质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 (2)在受体介导下,经能量依赖性细胞内呑作用,完成神经毒素跨膜转运,形成胞内体。 (3)酸性环境的胞内体,神经毒素经一系列蛋白分解活动,形成L链—锌肽链内切酶并释放进入神经细胞胞质。 (4) L链-锌肽链内切酶的作用底物不同类型肉毒毒素不同, BTX-A, E, C1的L链裂解突触相关膜蛋白,BTX-C的L链裂解突触融合蛋白, BTX-B, D, F,G的L链裂解囊泡相关膜蛋白;然而,各型毒素L链作用底物-SNAP25, Syntaxin, VAMP的复合物,则是介导乙酰胆碱囊泡停靠突触前膜及出胞的必需,如此任何类型毒素的最终效应阻止了SNARE复合物形成,从而抑制了乙酰胆碱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式突触间隙释放,即所谓量子式释放。 肉毒毒素的作用包括结合、定位和麻痹3个阶段。一旦毒素与神经细胞受体或具内吞作用的间接受体结合后,抗体就不能中和毒素。接着内涵体的酸性发生变化,启动毒素转运区域构象发生变化,同时囊泡腔在囊泡膜质子泵 ATP酶作用下酸化,暴露出一个疏水区域,在膜上产生一个离子通道,L链通过此通道进入胞液。在胞内,毒素分解3种蛋白释放 Ach,导致肌肉松弛或痉挛麻痹 四、肉度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般误食后12~36小时发病,也可短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