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amp;lt;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amp;gt;
机械学院
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浙江工业大学
二O一五年
目 录
第一部分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文字部分 3
第二部分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教学进程计划表 6
第三部分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1.通识课程(见学校编印的《浙江工业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12
2.大类基础课程 13
《工程图学A》课程教学大纲 13
《化学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9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3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7
《大学物理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 35
《大学物理》(平台+模块)课程教学大纲 4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51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7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6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68
《线性代数(B)》课程教学大纲 72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7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85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92
《产品形体建模与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7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 101
《实用数值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07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12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116
《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22
《先进制造技术》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126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1
3、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 135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35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42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8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52
《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160
《工程热力学 I 》课程教学大纲 167
《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174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80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85
《能源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90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194
《能源生产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99
《节能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3
《CFD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08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12
《能源与环境技术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218
《热工测量及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221
《工业锅炉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26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大纲 233
《能源清洁利用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239
《强化传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4
《化石燃料清洁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252
《能源系统评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57
《现代流动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6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269
《烟气净化》课程教学大纲 272
《燃气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76
《流体输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81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86
《风力机设计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92
《分布式能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96
《太阳能利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04
4、专业实践教学课程 309
《零件测绘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309
《机械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315
《能源与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21
《能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324
《能环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329
《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334
第一部分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文字部分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等知识,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能在能源、动力、环保、石油、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和研究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
目标1:具备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学科领域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等知识;
目标2:能在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与研究工作;
目标3: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
目标4: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毕业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技能,接受工程实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下列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QT2060-2016.pdf
- AluminiumAlloyWheelPrecisionCasting-Flow-FormingNew.pdf
- Al-Cu-Mg-Ti合金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及凝固组织.pdf
- ANNUARepoR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pdf
- BriefIntroductiontotheDevelopmentofMg,AlandTi.pdf
- ClarksonKnifeGateValveModelZP300.pdf
- CastingTechnologyandCAESimulationAnalysisofMachine.pdf
- DELTATECHQ&A代尔塔知识问答.pdf
- CASTMETALTECHNOLOGYFOUNDRYPROJECTS.pdf
- EIAbstract.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