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27年,从长安出发。 628年,到达天竺西北部。 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 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约六七千人。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众人歌唱欢呼,场面十分热烈。 公元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 玄 奘 取 经 回 长 安 《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大唐西域记》书影 玄奘西游 玄奘,俗姓陈,名炜,13岁时出家为僧,玄奘是他的法名.唐朝初年,玄奘研究佛经理论,发现其中诸多谬误,就决心到佛教 “圣地”----天竺求法.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经过寸草不生的沙漠,翻过终年积雪的高山,历经千难万险,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最终到达印度.在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勤苦学习了五年,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发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在印度留学15年之后,玄奘谢绝了天竺国王戒日王的挽留,于645年带着六百多部佛经及其他物品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接见.玄奘先后旅行18年,历经一百二十余国. 玄奘西行天竺 玄奘西游 舍身取法 玄奘西行路线图 大雁塔 玄奘的贡献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架起中印友谊的桥梁,在世界文化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玄奘师徒辛勤工作了二十余年,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 玄奘的另一伟大贡献是留下了《大唐西域记》12卷,十余万字。在这部著作中,记载了唐朝国境以西至印度全境138个城邦、国家和地区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沿途的风土习俗、气候物产、宗教信仰、文化语言等情况,这部著作填补了7世纪中亚、南亚地区历史的空白。这部书由于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叙述明白,已成为研究印度和中亚古代历史的必读著作。这部书已被译成法、英、日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东西方世界,玄奘也因此成为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河南偃师玄奘故里 玄奘故居 玄奘陵园 玄奘寺 慈恩堂 玄奘故居 慧泉亭 历代名人碑刻 玄奘建造佛像基座 玄奘带回的经卷复制品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独行还是结伴 是否 回国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印度)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结伴 独行 否 回国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鉴真东渡日本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鉴真,生活于唐玄宗时期,俗姓淳于,扬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早年曾游历长安、洛阳,后定居扬州大明寺,精熟佛教戒律,是佛教律宗大师。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建筑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建筑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文字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建筑 文字 制度 习俗 我们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自己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 鉴真东渡 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时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叫阿倍仲麻吕 天宝十二年(753)秋冬之际,日本第九次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宿祢胡磨等离唐返国,顺道扬州邀请鉴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