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z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诊断补偿:①解析: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从材料上看,强调赫鲁晓夫的改革是有一定成功的,得到了理解与尊敬,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③此类错误的防范要求审题时不要以表面的字义来推论,真正体会题目要求,答要应其问。 答案:B 2.对题干核心要求理解不清 (2011年3月南昌市一模23题)“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诊断补偿:①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赫鲁晓夫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强求各地扩种玉米,乱指挥,反复折腾 ②克服此类错误要求在学习中将核心要求的语句置于相关历史环境中,避免死记硬背不进行深入理解,尤其对历史结论相关史实来推论,对结论性语句多问几个为什么。 答案:B 考情分析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失败原因,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 高考例析(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4题)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答案】C D 尝试命题2(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22题)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要抓住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即斯大林模式的体制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的改革仅是局部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因此,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BC说法错误。 【答案】D 考向二 新史观、新高考 立意从文明多样性及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长短优劣上理解苏联改革当代西方文明,实力雄厚,影响巨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应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研判苏联改革 高考例析(2009年江苏高考19题)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 【答案】C 尝试命题3 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起了主要作用,对戈尔巴乔夫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将戈尔巴乔夫视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 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 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解析】  苏联解体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答案】  B 尝试命题4(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23题)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本题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但题干还有把卷心菜剥光,表现为苏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