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载波扩展 在802.3标准中帧的最短长度为64字节,即512位,在10Mbps时,512位传送时间为51.2?s。100Mbps时,传送时间为5.12 ?s。面对1Gbps速率传送时间仅为0.512 ?s。 根据冲突检测原理,如有冲突发生,要求在该传送时间内能检测到冲突,对千兆位网来说,0.512 ?s的碰撞域范围就很小,使网络的跨距也很短。所以最小帧长度与碰撞域的地理范围成正比关系。 PC PC 最大跨距 在千兆位以太网中为增加跨距,必须加长最小帧长度,但又要考虑到兼容性。对用户来说必须维持64字节不变,于是在千兆位以太网的网卡上对短帧自动加长帧长度,这称为帧扩展技术。 帧长度512字节(4096位) 自动添加扩展位,使帧长度达到4096位 帧长度?512字节:不添加扩展位 全双工方式不执行帧扩展 在短MAC帧后面加上载波延伸 凡发送的MAC帧长不足512字节时,就用一些特殊字符填充在帧的后面,使MAC帧的发送长度增大到512字节,但这对有效载荷并无影响。 接收端在收到以太网的MAC帧后,要将所填充的特殊字符删除后才向高层交付。 如以太帧长度为512~1500字节,毋需采用载波扩展技术 载波扩展扩大了网络直径,但传送短帧带来了额外的开销,影响了效率。 7 1 6 6 2 46~493 4 先导 字段 帧起始符 目的 地址 源地址 类型/长度 数据 FCS 帧突发(frame bursting) 发送方允许连续发多个帧,其中第一个帧按CSMA/CD规则发送。如果第一个是短帧,必须对第一个帧进行载波扩展。若该帧发送成功,紧接着发送后面的帧,这些帧毋需载波扩展,直至达到一次帧突发的最大长度限制(8K字节)。 提高了传输效率。 帧突发过程 * “以太网”一词是指以CSMA/CD作为M A C算法的一类LAN。 1973年,位于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的Xerox公司提出并实现了最初的以太网。Robert Metcalfe博士被公认为以太网之父,他研制的实验室原型系统运行速度是2.94兆比特每秒(3Mb/s)。这个实验性以太网(在Xerox公司中被称为“X-Wire”)用在了Xerox公司早期的一些产品中,包括世界上第一台配备网络功能、带有图形用户接口的个人工作站—Xerox Alto。Xerox没能成功地将Alto或3Mb/s以太网商品化。这两项实验性技术几乎完全保留在Xerox公司内部,没有向外部传播。 1979年,Xerox与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联合起来,致力于以太网技术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并促进该项技术在网络产品中的应用。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组合:Xerox有专利和技术,而DEC是当时最大的网络计算机供应商。为了能确保容易地将商品化以太网集成到廉价芯片中,在Xerox的要求下,Intel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联盟,负责提供这方面的指导。由它们组成的DEC-Intel-Xerox (DIX)三驾马车,1980年9月开发并发布了10Mb/s版的以太网标准[DIX80]。这个标准所支持的唯一一种物理介质是粗同轴电缆。1982年,发布了该标准的第2版。这一版以太网对信令做了略微修改,并增加了网络管理功能。 * * * * 有可能转发一些错误数据包 * 为避免因大量短帧发送造成网络带宽浪费,千兆位以太网将若干个短帧组合在一起,连续发送。组合后的帧长度不能超过1518字节。 全双工时不采用该技术。 碰撞域:因信道竞争而发生碰撞的一组站点。 共享式以太网碰撞域是整个网络,网上所有站点共享系统带宽。适用于小型网络。 交换式以太网以以太网交换机为核心连接站点或者网段。 交换机的端口是碰撞域终点。 系统带宽是端口速率的n倍。 交换机内部存有地址映射表,它反映各个端口与所有站点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泛洪(flooding) 交换式以太网工作方式 直通式(cut-through) 存储转发式(store-and-forward) 自适应方式(self-adaption) 直通式 边收边发:交换机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帧头(前14字节),马上查询地址映射表,根据结果立即进行转发。 优点:转发延迟小,交换速度快, 缺点:无法检测到冲突帧和出错帧。 存储转发式 先将数据帧完整地接收下来,交换机的控制器先缓存输入到端口的数据包,然后进行CRC校验,滤掉不正确的帧,确认包正确后,取出目的地址,通过内部的地址表确定相应的输出端口,然后把数据包转发到输出端口,在根据目的地址转发到指定接口。 自适应方式 交换机根据网络状况自动更换数据交换方式。 单位时间内帧差错率小于某个阈值时,采用直通方式。 单位时间内帧差错率大于某个阈值时,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介于直通式与存储转发式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综合了两者的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