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的培养.doc

小學生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的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學生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的培养

“小学生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常州市西横街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以优良的素质为基础,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强学生的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使之成为道德习惯。尊重教育则是基础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分别设计了就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等方面体现“尊重”这一外显的行为的20题选择题,对我校的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问卷调查,结论是:纵观当前小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是被动的、非主体性的,而且是缺失的。虽然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着自我中心的各种表现和意识、行为,但缺乏真正的自我尊重,即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价值,不懂得尊重自身的尊严,不懂得尊重在自己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不懂得什么是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社会各类人士,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尊重别人。小学生在自立、平等、交往规则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弱势;教育习惯中也大量地隐藏着非尊重教学意识及非尊重教学行为;亲子教育,虽然家庭教育期望值很大,对孩子也很娇宠,但真正对孩子的尊重教育也呈现鲜明的弱势;且对孩子影响不小。然而矛盾的是:在调查中,学生、教师、家长又都存在着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反映出“获得尊重是一种权利”的深刻认识。“需要得到尊重,维护被尊重的权利”与“不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以及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的行为”之间产生了冲突和问题。 面对这些现状,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把德育的“虚”事认真做“实”,对教师、对学生、对家长都是一辈子的好事。我们感觉很有实际意义。 加强道德建设,培养健全人格是当前教育界一个国际性的重大课题。“尊重”教育研究是北京市“九五”教育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涉及到全国15个省市,北京12个区县。 一部分申报的子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通过学习、比较和分析,我们的认识是:已立项或已经结题的“尊重教育”课题,一类是从德育切入,以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的目标是德育效应;另一类是以教师课程改革的行为为切入,积极探索教师的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课题的目标指向的是提升课改成效。而我们想大胆的合二为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和教育的两个方面的外在影响,将“尊重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相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教育,从而得到1+1〉2的效应。 二、概念的界定 “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实施“尊重”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老师们把对“尊重”的理解转化成教育实践活动:不窥视学生;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让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不说“差生”;教育有人情味的语言;尊重差异就是爱护资源;请学生坐下谈话;不搞分数排队;批评一点不影射其他;走下三尺讲台;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培养质疑,鼓励提问等。 7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