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岩成因研究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云岩成因是碳酸盐岩研究领域最复杂和最有争议的科学问题之一,自1791年提出“交代成因论”到现今的200多年时间里,围绕白云岩化环境、物质来源、作用阶段和成因模式等问题一直是地质学家探索的前缘课题。随着科学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勘探实践的拓展,已证明与热液作用有关的埋藏白云岩化是储层白云岩成因的主导模式 。同时,白云岩化流体来源、流体输导体系、流体运移路径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的成岩系统与成藏系统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匹配关系,更是当今石油地质学界最前缘的研究热点。 白云岩化过程的减体积效应 文石质转变成方解石时体积会加大8.14% , 加大 的体积主要占据孔隙而使岩石变得非常致密; 文石质转变成白云石颗粒时体积会缩小6.15%, 产 生晶间孔隙而岩石变得多孔(如考虑Sr2+被Ca2+取 代时造成的体积变化,体积缩小还会略多一些 ); 方解石转变成白云石时体积会缩小14.81%,使 岩石变得更加地多孔。 (减体积效应的理论依据) 文 石: mol体积为34.15 cm3/mol 方解石: mol体积为36.93cm3/mol 白云石:0.5mol体积为32.05cm3/mol 2.白云岩成因模式 2.1 原生白云石模式 在2O世纪下半叶,人们相继在一些近现代沉积环境中, 如巴尔喀什湖东部阿拉库司湾、波斯湾、波纳利岛、巴哈马 安德鲁斯岛、牙买加湾裙礁和西沙群岛的古近系和新近系生 物礁等碳酸盐岩中等,都发现了所谓的“原白云石” ,这些原白 云石一般是全新世产物,为洁净透明自形细晶或微晶,呈原 生的或溶蚀孔隙中充填胶结物产出.研究发现,原白云石是 非化学计量成分的,其沉积速度不是过快就是过慢。迄今为 止还没有找到一个过硬的、没有争议的实例。故这以原生白 云石的沉淀机理以及相关的问题,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相对原生白云石的成因模式,各种次生白云石化模式的实 例就多得多,且可信度也很高。 2.2 次生白云石模式 次生白云岩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CaCO3(固态)+Mg2+(溶液) = CaMg(CO3)2(固态)+Ca2+(溶液) 即方解石或文石被白云石交代的过程,即白云岩化作用, 形成的是成岩白云岩,关于白云岩化作用、即地史时期大量 白云岩形成的主要机理和原因目前争执不休,已提出多种白 云岩化模式,其中最早是由Adams和Rhods提出的所提出的 渗透回流机制,在其后40多年的研究中,先后又提出了很多 白云岩的成因模式,最典型的是萨布哈(蒸发泵)模式、调整 白云岩化模式、淡水与海水混合水模式,正常海水白云石化 模式,埋藏白云石化模式,热液白云石化模式,以及最新已 得到实验室证明的微生物白云岩模式 2.3 微生物白云岩模式 在第16、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上、特别是第17届国际沉 积学大会上对微生物碳酸盐及其沉积-成岩作用做了热烈的 交流与讨论,IAS主席Judith A.McKenzie教授作了“探究碳 酸盐岩世界的窗口” 大会报告,重点介绍了微生物的过程、 产物及其相关沉积系统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从实验 模拟角度获得大量微生物碳酸盐岩及白云岩成因实验结果。 她指出:自从35亿年前生命出现以来,微生物无疑已经改 变了地球上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随着新的分子生物学 方法引入和显微技术的进步,沉积学家可在纳米级尺度上直 观地分析微生物作用和过程,这就使得从微生物窗口探索碳 酸盐岩世界和关注生物圈-沉积圈相互作用成为可能。甚至 预言:“一个新的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科学研究趋向已经开始” 3. 白云岩成因模式目前面临的挑战 现在许多碳酸盐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已被鉴定为HTD型, 其中许多位于北美,大多数是最近20~30年内被确定和开发 的。在加拿大和美国,大部分HTD储层属古生代年龄,而且 在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和密执安和阿帕拉契亚盆地中尤其常 见,某些储层有共生的溶蚀淋滤灰岩相。更年轻的(J-K) HTD和溶蚀淋滤灰岩储层在更年轻沉积盆地中应更常见,如 裂陷的大西洋边缘(Wierzbichi et al.,2006)、墨西哥湾、 西班牙外海和阿拉伯湾地区 ,作为混合水白云岩化模型基础的 美国威斯康星中奥陶统米夫林段的白云岩,已被重新解释为 热液成因的(L.Hardie,2004) 3.1 热液白云岩成因观点的提出 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泥盆系和密西西比系、加 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密执安和阿帕拉契盆地奥陶 系Ellenburgerh 和Arbuckle油田,南北大西洋边缘 裂谷中中生代碳酸盐岩、以及西班牙滨线和远滨白 垩系,阿拉伯湾地区的二叠-三叠系及侏罗-白垩 系,包括世界最大油田阿拉伯湾的北部气油田田中 的白云岩储层,以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