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讲义.pptxVIP

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讲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目 录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特征 《卡利卡克家族——有关心理不健全的》 朱克家族:1200人中,280个乞丐,60个盗贼,其他犯罪者140人 家族史研究 双生子研究: 德国精神病学家兰格对20对双胞胎的研究。同卵犯罪一致率77%,异卵犯罪一致率12% 染色体研究-xyy 收养子女研究 二、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 1、年龄因素: 从定量研究看,世界各国的数据表明,犯罪的高发群体是青少年。 从定性研究数据看: 14岁以下多以盗窃为主 25岁以下,盗窃,杀人、强奸、伤害、抢劫、流氓等暴力犯罪或性犯罪 35-59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诈骗、重婚 60岁以上,诈骗、盗窃和奸淫妇女,多为教唆犯 二、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 2、性别因素 犯罪资料显示:男性罪犯明显高于女性 生物学角度,女性体力较弱,犯罪率低 心理学角度,女性具有被动性和忍耐性,自制力较强 社会学角度,女性社会化较晚,犯罪机会少 统计学角度,女性犯罪不易被发觉、不易被起诉,判刑的隐蔽性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等 四、神经生理与生物化学因素 颞叶杏仁部分与暴力攻击有关 边脑,与暴力控制有关 性激素—睾丸酮过量,暴力犯罪 低血糖—急躁、忧虑、沮丧、头痛、慌张、尖叫等 五、生物节律与犯罪心理 体生物节律包括日节律、星期节律和情绪、体力、智力(23/28/33)三节律 据有关研究发现,这三种节律都对个体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而情绪、体力、智力三节律的影响更为典型 生物节律多与过失犯罪有关 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人格倾向和犯罪心理的形成 1、需要和动机 犯罪人的需要突出表现是对需要强烈程度的失控以及满足需要方式与社会规范对立。 犯罪动机主要源于犯罪主体的需要和一定的外部诱因 2、价值观: 罪犯在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形成具有以极端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错误价值观。 二、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违法犯罪者性格上的特点: 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好逸恶劳 自我中心 缺乏责任感 侥幸冒险心理强 任性而鲁莽 攻击性强,报复心重 情绪突发性强,波动性大,心境变化多端,喜怒无常 对社会规范的无知和偏见,对自我能力的错误估计 犯罪活动经验丰富,计划周密 二、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2、气质与犯罪 气质类型对犯罪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影响: 胆汁质多较冲动,预谋差但是行动迅速 粘液质多计划周密,预谋性强 暴力犯罪和激情犯罪多为胆汁质 盗窃犯罪多为多血和黏液质 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 社会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精神环境 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 一、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庭结构缺陷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结构: 结构缺陷,如死亡、离婚、分居、遗弃或者入狱等原因,缺损父母一方或双方 孩子若得不到关爱,易造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容易受到诱使而犯罪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矛盾型、奢望型 二、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教育内容缺陷: “重智轻德”,一方面,造就成绩不良的学生流入社会,成为高危人群;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知识、智力上高能的犯罪者 法制教育的误区:法制知识VS.法制观念 2、教育方法和态度的偏差:教学方法的不当;优等生/差生的划分;处罚教育 3、管理工作的失误 4、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游戏厅、录像厅和歌舞厅;网络游戏/网吧 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不良居住环境: 复杂,恶劣的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社区中如果正不压邪,容易对生活其中的人造成不良影响 2、社区中不良的人际交往 社会不良群体 朋友群体 四、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 单位管理缺陷: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管束和监督 工作环境风气不正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障碍 校园女霸案 家住襄樊某县的阿安是家中的独女,她的父亲是行政干部,母亲是家庭主妇。这些年,阿安的爸爸一边工作,一边经商,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她的爸爸忙着挣钱,妈妈忙着打麻将,独独忘了加强阿安的教育。由于缺乏管教,阿安开始放任自流,上课不听讲,说悄悄话,很少做家庭作业;业余时间则泡网吧,并很快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哥哥”“姐姐”混在了一起。 14岁那年,阿安被大她5岁的混混阿邱看上了。阿邱以谈朋友为名,极力迷惑阿安,并将阿安诱奸了。可是没过多久,阿邱便将阿安甩了。在阿安被骗不久,阿芳也步了阿安的后尘,被混混骗去了少女的贞操。从此以后,二人破罐子破摔,从害己开始害人。警方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