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学案.docVIP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学案.doc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逐点突破——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用书P43]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对虚词的考查,大部分省市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因此考生要具有准确把握阅读材料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能与课内学过的虚词对比判断的能力。 一、于、之、而、以、则 读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1.学于江浦庄昶      于:                     2.讲明义利公私之辨 之:                     3.杖巫而遣之 而:                     4.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以:                     5.有得则书之简 则:                     【我的理解】                                          答案:1.介词,表对象。2.助词,的。3.连词,表顺承关系。4.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5.连词,于是,就。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邵宝三岁时父亲就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举一反三] 1.于 【我的理解】                                          答案:“于”作介词,主要有如下用法:①介词,表处所;②介词,表比较;③介词,表对象;④介词,表被动;⑤介词,“对、对于”,引出动作对象。 2.之 【我的理解】                                          答案:“之”主要有代词、助词和动词三种词性。①人称代词,我;②指示代词,这;③助词,的;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定语后置的标志;⑦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⑧动词,到……去。 3.而 【我的理解】                                          答案:“而”作连词,表各种关系。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递进;③连词,表承接;④连词,表转折;⑤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⑥连词,表修饰;⑦连词,表目的。 4.以 【我的理解】                                          答案:“以”主要作介词和连词,用法较复杂。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方位;③介词,表范围;④介词,凭借;⑤介词,表原因;⑥介词,表方式;⑦连词,表并列;⑧连词,表承接;⑨连词,表目的;⑩连词,表因果;?连词,表修饰;?语助,调整音节;?通“已”,已经。 5.则 【我的理解】                                          答案:“则”主要有连词和副词两种用法。①连词,表因果;②连词,表并列;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选择;⑤副词,表判断。 二、所、乎、也、焉、者 读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①,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②也。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