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中山先生之初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下为公:中山先生之初心.doc

天下为公:中山先生之初心   今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当我们缅怀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时,自然会联想到他平生最喜欢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字,据统计,目前可见到有受主的“天下为公”题词已达数十件之多。一百多年前,以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并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同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在历史转折关头,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核心的内容。而“天下为公”正是中山先生提倡和实行三民主义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也可以说是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而奋斗之初心。   在各类常见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中,多称“天下为公”之语,出典于中国传统儒家经籍《礼记》(即《小戴礼记》)的《礼运》篇,实际上《孔子家语》也录有《礼运》篇,除个别文字外,基本与《礼记》所录相同。只是《礼记?礼运》中记录和阐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同”“小康”思想,而《孔子家语?礼运》没有提到“小康”。相比而言,《孔子家语?礼运》较为古朴,而《礼记?礼运》最为完整,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文本。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春秋时代渊博的学问家,尤熟悉古代流传下来的《诗》《书》《易》等典籍,他融会历史上诸家思想,加以提炼,创建了儒家学派。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人,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因为他上承三千年的华夏文化,又开启其后2500年的中国文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以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关心现实、重视民生、重视伦理、重视教育、重视实践,长期统治中国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了孔子,也就有了“南方夫子”言偃北上投师孔门学习儒学。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春秋末吴国人,孔子七十二门徒中唯一南方弟子。言偃以熟悉孔子所传的古代典籍著称,故在孔门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指古代文献)四科中,列于文学科之首,其成就也最为显著。   《礼记?礼运》篇以言偃问、孔子答的形式,谈到了儒家对国家、社会制度的设想,其中提出的“大同”与“小康”概念,是古代儒家所宣传的两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理想。“大同”是指“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社会,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上古时代社会政治景象,描写的是当时人理想中的社会经济状况。“小康”是指“天下为家”但注重诚信礼让、效法仁爱的社会,也是儒家认为可以达到并实现的现实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因而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为了维持这种社会的秩序,就必须提倡礼义,“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这种“小康”社会所描述的是夏、商、周三代相继而起的“盛世”景象。“小康”由“大同”演变而来,这种社会虽然尚未达到“大同”社会那样最高的理想境界,但毕竟是有正常秩序的。孔子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在他看来,“大同”已遥不可及,但“小康”通过礼的约束还是可以实现的。《礼运》所展示的“大同”“小康”社会理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王文锦先生认为,《礼运》中“这类光辉的语言,并不因为年长日久而失去亮度,它极为精炼地反映了我们祖先对美满而公正的社会的强烈向往”。近现代如康有为、谭嗣同、邓小平等思想家与政治家,又赋予“大同”“小康”新的含义,都是受到孔子思想启迪的结果。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广东香山人,因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后即以中山名世。中山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0岁入私塾读书,13岁随母至檀香山,受长兄孙眉资助,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较为系统的西式近代教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山先生身处这一时代,目睹清政府卖国、专制、腐败,逐渐产生了反清和建构救国救民的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西方列强的入侵,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大变动,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固有格局,这种外来冲击,使中国面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