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课件-脑卒中后抑郁医学课件
痴呆与抑郁的比较: 特征 痴呆 抑郁 年龄 通常高龄 无特异性 发病 时间不清 从数日到数周 经过 徐缓,傍晚加重 迅速,晨重夕轻 自觉 无自觉不关心 有自觉很烦恼 器质性症状 屡屡出现 无 认知 显著障碍 人格变化(行为) 痴呆与抑郁的比较: 特征 痴呆 抑郁 精神检查 智能活动的广泛 部分领域的变化 降低;记忆与注意 情感抑郁 行为 符合认知障碍 与认知障碍不 一致的行为 协作性 协作,但作不好 不太努力协作 1、躯体治疗:针对脑卒中原发病进行治疗 2、心理治疗:抑郁焦虑早期和恢复期 3、药物治疗:有抑郁焦虑症状,及时服药 4、其他特殊治疗:电惊厥、高压氧疗、运动治疗、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等。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应用有效 卒中三周后出现的明显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早期药物治疗非常必要,足量足程,但应尽可能减少不合理用药。 早期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增加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性,减少心理应激期抗抑郁药物 尤适用于应激性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ake inhibitors, SSRIs) 主要药理作用: 抑制突触前膜对5-HT 色胺的回收,增加突触间隙5-HT含量,兴奋所有5-HT亚型(尤5-HT1),改善抑郁焦虑情绪。 代表药物 五朵金花: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乐友)、舍曲林、西酞普兰(喜普妙)和氟伏沙明(兰释) 其它递质机制抗抑郁药 1 文拉法辛(SNRIs): 2 度洛西汀(duloxetine): 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 特点:疗效好、起效快、服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 具受体选择性,副作用少,轻微、短暂,易耐受 无抗胆碱能效应,对老年人和心血管患者有益 3曲唑酮 (SARIs):既阻滞5-HT受体,又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适用伴焦虑,激越,失眠,性功能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副作用为嗜睡,无力,头晕,恶心等. 4米氮平(NaSSA):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突触前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增加单胺传递; 镇静作用强,安全(老人及心血管病患者),体重增加等 植物药-路优泰neurostan 与短效抗抑郁焦虑药物结合:罗拉和阿普唑仑 中药辨证治疗:乌灵胶囊、柏子养心、舒肝解郁 传统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s)及杂环或四环抗抑郁药 主要药理作用:阻滞NE和5-HT再摄取,阻断M1, α1 ,H1受体 主要作用:治疗抑郁 主要副作用: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头晕,嗜睡,体重增加,心脏和肝脏毒性作用.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症状同脑病的关系:继发;共病;一种病的不同症状; 治疗药物选择的主次之分; 治疗行为的区别与整合: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为什么偏偏是我得中风病?我绝对不该得。 我永远成废人了 家人和朋友没人喜欢我了 我这个样子没脸见人了 我还不如死了好 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和焦虑 是对躯体功能障碍后出现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是卒中后最常见情感障碍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情绪悲伤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体重减轻 卒中后焦虑(post-stroke anxiety ,PSA) 恐惧、紧张;坐卧不安、心神不宁 危害性: 严重阻碍认知和躯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增加残疾率、自杀率、死亡率和卒中复发率 积极防治的必要性 早期预防或成功干预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降低费用,能改善生存质量。 卒中后抑郁障碍:20%~79%不等, 多在40%~60%左右 多发生于急性期,3个月内发病率25% 半数在卒中6个月左右发病——抑郁高峰期 脑卒中2年内——抑郁高危期,应随访2年以上 卒中后焦虑障碍:急性期广泛性焦虑障碍21%~28% 为普通人群5~10倍 大脑损害是卒中患者是否发生PSD及PSA的最重要因素,并非是单一因素致病,与卒中前患者的个性、社会环境及卒中后导致的躯体和认知障碍、不良的家庭、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