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共李丽方国琼.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公共李丽方国琼

融媒体语境下电视民生类节目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广播电视台 李丽 方国琼 摘要:2015年是传统媒体步履维艰的一年,新媒体浪潮席卷而来,电视媒体被一再唱衰。面对险峻的竞争环境,电视媒体必须尽快转变思维,与互联网媒体实现优势对接,生产更优质的新闻内容。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广播电视成为业界和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电视台推出的一款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应用,探讨媒体融合给电视民生类节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窥电视媒体正在行进中的全媒体之路。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0.1% ,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技术的革新,大大刺激了媒介内容的生产和消费,一个个手机应用软件正在引发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新浪潮。 笔者所在的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是一个全天无电视剧播出、以新闻直播和专题栏目为支撑的频道。经过九年的发展,成为安徽第一电视新闻平台、全国首个突破两亿创收的电视地面频道。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生态,频道认识到,只有顺应发展趋势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升级内容产品、生产方式、传播手段和赢利模式,才能在剧烈变化的传媒格局中生存发展。2014年,频道推出了一款名为“TV摇摇乐”的新闻手机客户端,甫一上线,通过“看电视摇大奖”的物质鼓励以及移动端新闻生产和信息服务,注册用户很快就超百万人,这些手机用户大多还有一个身份,即忠实的频道电视观众。共同的受众和关注点给电视和手机客户端的对接提供了良好基础, APP以电视媒体的法制民生新闻各档节目资源打造网络社区,而百万用户的信息平台也为节目提供有价值的流量入口,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对于正陷入同质化之困、创新乏力的电视法制、民生新闻节目来说,无疑是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媒体联动给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拓宽了民生新闻选题渠道 互联网出现之前,媒介生态是以机构和组织的方式做为其基本单位构造的,但在互联网所引导的新的以个人为其基本传播单位的媒介生态中,传统社会不对称的、单向性的、局域式的传播生态格局被打破①。互联网做为变革性的力量,实现了“人人皆可进行信息表达的社会化分享与传播”的可能。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全民记者让当今人们的关注视野和信息范围远远超出专业新闻记者人力所及,网络来源成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取之不竭的新闻富矿。基于此,“TV摇摇乐”的平台里设置了摇民爆料台版块,生活中任意突发新闻事件或偶有发现灵光一现愿意分享的,用户都可以在新闻社区里交流,三言两语或几幅照片,一键发送就可进入电视编辑视野被各档节目采用。 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拍摄低成本和上网互联的便捷,极大催生了人们的表达欲望。“TV摇摇乐”平台还设置了“摇民秀”专区,为用户提供一个“秀”和“分享”的舞台,通过编辑加工在电视中呈现,带着鲜活生活气息的秀成为节目的收视亮点。在这里,传统媒体摈弃了严肃乏味的说教,代之以大众泛娱乐化的传播形态,这是将APP的自媒体功能和电视的良好互动对接。重视观众的体验,满足观众的需求,实现信息呈现的权力让度,这是在当下互联网媒体文化氛围中电视媒体必然的选择。 (二)拓展了民生新闻报道方式 传统新闻生产的思维方式认为,记者要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才能报道,而互联网时代,一件新闻事件的爆料,网友的追随、围观、质疑,会让事件一步步发酵,相关背景帖、各方的解读,会让新闻事件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展,这无疑进一步彰显了新闻事件的内在张力。正如美国新闻学者克里·诺思拉普所说,全媒体报道方式允许随着新闻事件的展开进行增量报道,这种增量体现在新闻的报道层次上②。 新闻事件发生,电视记者第一时间报道基本事实,抢抓时效,占据主动。接下来,就要提供更多的信息,除亲历采访外,记者还要搜索网络相关链接,看多方评论和权威解读,进而为大众解读新闻内涵。继续往下发展,当新闻的关键事实被大众了解之后,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细节和互动,新闻报道在这一阶段还在持续发酵,直到人们对新闻彻底了解。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个体的评论也能产生新闻事件,比如汪峰的“上不了头条居然成了头条”,网友的参与主导了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让一起不构成头条、新闻要素平平的事件,因为评论居然附着上了情绪,脱颖而出成为焦点③。这种增量报道让新闻事实得以多层面立体式呈现,不同的受众在新闻故事中都能找到自己想了解的部分。 (三)改变了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领域,记者编辑的价值取向和经验兴趣决定了一条新闻是否播出,受众是被动的,没得选择,网络平台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信息传受不平衡的模式。通过对新闻阅读量和评论热度的数据分析,媒体能精准定位什么样的新闻是最受关注的,从而帮主编找出热点新闻事件,这是用数字化代表的大众趣味代替人为编辑的重大转变。“TV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