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2张)讲解.ppt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2张)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2张)讲解

5.“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到他们的后面……。”这是戈尔巴乔夫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 B.美苏“冷战”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这种状况”指苏联解体,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材料二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材料三 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年份 1981~1985 1986~1989 1990 社会总产值 3.3 1.8 -2 国民收入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1 -3 (2)观察图表,1968~1973年,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有何特点?当时,掌权的是哪位领导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 (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解析:第(1)问,“不良后果”从材料中得出,即“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而“评价”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增长率特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是迅速增长;其他两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抓住时间为1990年,此时为戈尔巴乔夫执政;“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作答。 答案:(1)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特点: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主要原因: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等。 高 考 演 练 1.(2014·福建文综,4分)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到1964年”和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执政时对农业的改革。斯大林逝世时,苏联的农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针对当时粮食供应不足的现实,赫鲁晓夫选择了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改变了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刺激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这与材料信息相一致,故选D项。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A项错误;提出“加速发展战略”的是戈尔巴乔夫,B项错误;材料信息针对的是苏联国内的问题,与国际形势无关,C项错误。 答案:D 2.(2015·江苏文综,3分)“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苏联并未进行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科技交流肯定会受到影响,故C项错误;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由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缺乏活力,很多技术不能得到应用,故B项正确。 答案:B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点此链接)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