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哲方法论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技术设计要素 功能 安全 经济 外观 ·?步骤:初步设计→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详图设计 ·?方案来源: 1.从已有设计中来 2.从已知文件中来 3.从技术史中来 4.从情报资料中来 5.从技术实验中来 二.工程设计 ?要素设计(分解为元素)→结构设计(最优化)→综合设计(功能、结构、外观、可靠性、成本、工期、寿命、效益评估) 三.优化设计 ?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必要功能;非必要功能; ?价值=功能/成本,(V=F/C) 四、功能设计 ·?特点:以人为本;“人—机”系统;“是一种艺术”(N.维纳) 五.功效设计 ·?特点:以“人—机—环境—社会”为背景; ·?思想:1.置于大系统 2.变“产品”为“商品”;3.关注个人 4.实用、经济、美观、宜人、适需、创新 六.工业设计 第十章 技术评估 特点 类型 内容 评估原则 衡量标准 评估方法 经济盈亏分析法 运筹学评估方法 四.思维模式 ◆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往日之想象—今日之现实; ◆直觉:思维的透视,形象的投射,理性的眼睛,心灵的凝聚;“我信任直觉” “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的,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是逻辑的。” ◆联想:1+12;未必成功;高效组合;分与合; ◆灵感:不期而至,稍纵即逝,瞬间顿悟,长期追求;贝弗里奇—巴斯德;阿基米德;凯库勒;门捷列夫。抓住机遇; ◆类比:个别?一般 康德:“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原子模型: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开尔芬—卢瑟福—玻尔; 五.创造型人才 ◆素质要求:研究能力;发现发明能力;信息情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 ◆培养造就:智能目标;解放思想;创造意识;重在能力; 第 二 篇 技 术 方 法 第六章 技术预测 一.技术预测原则 二.特尔斐法 三.趋势分析法 四.系统动力法 一.原则:●惯性原则;●类推原则; ●因果原则; 二.特尔斐法(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智者神谕地) 1989 1992 1994 1997 特尔斐法图 过去←→未来t(时间) Y(特性参数) 三.趋势分析法 ●指数曲线法 ●生长曲线法 A B C D t(时间) Y(特性参数) E ●包络线法(下页见图) 包络线的作法,是先对各个时间阶段相互有关的各种技术形式,根据某个参数作出若干条曲线,然后勾划出同上述曲线的边缘相切的一条总曲线,这就是包络线,应用这条线可以预测新技术的可能发展趋势,包括未来可能达到的各种不同速度和达到各种速度的大致时间。 ●类推法 类推法是利用先导事件与所预测事件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相似性,从而作出技术预测方法。 1.定性类推法 2.定量类推法 ●目标树法 是利用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枝来表示事物的发展的层次性和可能性的方法。 ●未来憧憬法 它是把一些在某方面相关的预测,或它们与一种特定环境有关的预测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总的综合预测。 四.系统动力法 ●特征:动态性;系统性;可控性;模型化;可检验性; ●案例:1968.罗马俱乐部米都斯变量《增长的极限》世界发展模型。(如图下页) 世界模型的标准趋势 第七章 技术构思 一.构思模式 二.构思方法 一.构 思 模 式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逆向思维 (螺旋桨) 等价变换 二.构思方法 ?原理推演:电磁波?发射机?接受机 ?实验提升:法拉第—电磁圈(婴儿)—电动机; ?模拟:仿生学 ?移植:鸟翅—机翅,螺旋桨,直升机,海陆空; ?回采:飞艇; 第八章 技术发明 一.智力激励法 二.综摄法 三.列举法 四.检查提问法 五、集思广益法 六.物场分析法 ?原则:1.自由思考; 2.多多益善; 3.不许批评; 4.启发诱导; ?头脑风暴(BS):准备5~7人,专家+杂家,内行+外行;→明确问题→畅谈(推迟判断,禁止批驳)→加工整理。 一.智力激励法 ?默写式激励法(635法):6人→人手一表格→各填3设想→待阅→5分钟后再填3设想→会议半小时(德—鲁尔巴赫) ?卡片式激励(CBS):3~8人→各填卡一设想→各自宣读→质询→再填新设想→交流讨论→会议一小时 ?变陌生为熟悉(异质同化)→变熟悉为陌生(同质异化)。 ?通过四种类比: 1.亲身类比(亲身进入对象) 2.直接类比(同功器官) 3.象征类比(取象征物特征) 4.幻想类比(飞鸟、飞毯) 二.综摄法(隐喻法、类比法、集思法、分合法)(美.W.戈登) ?特征列举:①将对象的特性或属性全部列出来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