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类方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类方整理

第一節 解表袪邪類 麻黃、桂枝 113、傷寒,心中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婦人吐涎味,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大青龍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薑 大棗 石膏 102、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目閏,此為逆也。 103、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桂枝二麻黃一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芍藥 杏仁 大棗 107、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芍藥 大棗 石膏 110、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為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芍藥 杏仁 大棗 生薑 108、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麻黃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54、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5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57、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83、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衂,衂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84、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衂者愈。 85、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衂者,麻黃湯主之。 135、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205、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弦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230、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344、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麻黃升麻湯 麻黃 升麻 當歸 知母 黃芩 萎蕤 石膏 白朮 乾薑 芍藥 天冬 桂枝 茯苓 甘草 368、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葛根湯 葛根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343、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91、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半夏 343、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麻黃加朮湯 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 白朮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朮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白朮 附子 知母 防風 生薑 歷節,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 小青龍加石膏湯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五味 細辛 乾薑 半夏 石膏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桂枝 甘草 大棗 生薑 麻黃.附子 細辛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麻黃、細辛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 附子 細辛 529、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小青龍湯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細辛乾薑 半夏 五味子 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 若噎,去麻黃加附子。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黃加茯苓。 若喘,去麻黃加杏仁。 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 112、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吐,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113、傷寒,心中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咳逆倚息不得臥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