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专业英语.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类专业英语

电信网的发展进程 在通信网的发展进程中,第一个阶段是由电话的发展支配了九十多年。然而,电报比电话早出现30年,比电传打字电报机早出现半个世纪。在1844年,电报的发明者塞缪尔·莫尔斯从华盛顿向他在马里兰巴尔的摩的同事阿尔弗雷德·韦尔首次发送了电报。在1876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电话后不久,人们就认识到,电话线必须在进行电话与电话接续的中心点集中。这些中心点即为人工交换台,并配备有话务员。随后又出现了机电式交换,并且在1889年,阿尔莫德B·史端乔发明了第一个两级动作步进式接线器。在步进式接线器中,可以一系列的机电动作逐步进行而建立呼叫和路由选择,这每一步都是在用户拨号脉冲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它仍然是中央交换室的主要设备。第一个纵横制接线器于1932年在瑞典被使用。1938年,贝尔系统推出了1号纵横制系统。纵横制交换由一个称为标志器的特定电路控制,标志器提供进入号码的公共控制并选择所有呼叫的路由。 自动电话的黄金时代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整个长途网络实现自动化时。晶体管的发明促进了电子技术在交换系统中的应用,并导致了在五十年代后期首次采用电子交换制。电子交换使设计和构造更大容量的接线器成为可能。 三十年代中期,由于高频(HF)通信技术延伸到甚高频(VHF)范围,使点到点无线电模拟中继传输成为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模拟中继系统的工作频带又扩展到超高频(UHF)范围。具有100多个中继站的第一条链路于1951年在纽约至旧金山之间投入商用,工作频带为4GHz,带宽20MHz。随后,中、大容量模拟中继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七十年代初期,无线电数字微波获得重要位置,到八十年代,正交调幅方式被广泛用作无线电数字中继系统的调制方式。 网络的第二个阶段出现在六十年代,它包括三个主要的里程碑:软件交换、数字传输和卫星的应用。1965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推出了第一台存贮程序控制(SPC)的本地交换系统,1 ESS交换系统。由于采用了软件控制技术,使用户的呼叫业务(快速呼叫,呼叫等待,呼叫转移和三方通话等)的实现成为可能。1 ESS交换系统的第一套软件程序约为10万条指令,今天的交换系统则包括上千万条指令。 随着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的出现,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原理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对于电话质量的话音(4KHz带宽),公认的数字化速率为每秒64千比特。在六、七十年代,建立了基于64kbps的数字传输信道等级结构,它仍然是今天数字网的骨架。最通用的数字传输系统之一称为T1系统,它支持24路话音信道,每个信道速率为64kbps,这就产生了1.544Mbps的总速率。 卫星通信由英国科学幻想作家阿瑟·克拉克于1945年首次提出。苏联人造卫星(1957年)和美国探险号卫星(1958年)的发射使卫星通信成为现实。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电星”是第一颗能跨越大西洋传送电视节目的实验卫星。它于1962年7月从开普加拿瓦若(现在的开普肯尼迪)发射。第一颗全球民用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晨鸟)则于1965年4月发射。 通信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出现在七十年代,它是以数据网和分组交换技术的出现为特征的。分组交换的概念首先是兰德公司的保罗布朗于1964年在给美国空军的一个报告中提出的。1966年,由美国国防部(DoD)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发起,建立了ARPANET分组交换实验网,并于1971年投入运营。ARPANET的出现导致了在拉里A·罗伯特领导下的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商用化随实验网之后在美国和国外迅速发展起来。例如,1973年波尔特,波拉拿克和纽曼(BBN)公司建立了Telenet,第一个公共分组交换网,它把主计算机和拨号终端用户连接起来。 加拿大的DATAPAC网也是在1973至1977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法国信息和自动化研究院也于1973年建立了CYCLADES和CIGALE网络。由于数据网络从面向终端的系统向分组交换、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的方向发展,执行网络功能所必需的协议也变得愈来愈复杂。数据网有两个主要的基本标准。第一个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于1964年通过且成为通信中对数据进行编码的公共方式。第二个是美国电子协会(EIA)建议的标准(RS)RS—232D。它的第一个版本于1969年颁布。给出了编码信息通过调制解调器在电话网传送的方式。 为了解决计算机和分组交换网间的兼容性,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简称CCITT)于1976年建立了世界标准协议,称为X.25。这导致了各数据网间其它一些国际互连协议的产生。X.25的广泛采用在美国和其它国家打开了分组交换迅速发展的大门。与CCITT紧密协作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8年通过了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