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碳纳米管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研究.pdf

第三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 碳纳米管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研究 闫海1、李镇文2 l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分事。 北京100085.E~mail:haiyan@『Ilail.rcees.ac.cn 2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深圳518057 l背景 世界上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与严重程度都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发生的 地点遍布全球各地。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有53、28、48和41% 的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亚太地区54%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我国目前大约有高达70%的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蓝藻水华所带 来的最主要危害之一是释放多种藻毒素,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 是分布最广泛、产生量最大和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种类。因为Mc具有环状 和间隔双键的稳定结构,难于生物降解,在天然水体中一般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虽然国外报道活性炭和不同粘土矿物对MC有吸附能力,但因MC的正辛醇/水 件下使吸附材料对MC吸附受到很大影响。本研究发现,与不同粘土矿物相比r 破纳米管对Mc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对Mc的吸附量是粘土矿物5倍左右。 2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粘士矿物和碳纳米管:高岭土、海泡石、皂土、滑石和凹凸棒等粘土矿物购买于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过100目筛网后使用。碳纳米管分别由清华一南风纳米 粉体产业化工程中心和深圳纳米港有限公司赠送。 司生产。实验所用Mc.RR和LR是从云南滇池水华蓝藻中提取提纯获得。 mM磷酸盐缓冲溶液 rpm,反应在50 反应条件:温度25℃,摇床转速150 (pH7.O)中进行,定时取样离心后取上清夜测定MC的浓度变化。 mI加in。紫外检测波 乙腈60%水,在水相中含有O.05%的三氟乙酸。流速1.0 coIumn 长239 C18 nm,进样量20微升。所用的分离柱是Waters¨Bondapak (300×3.9mm)柱。 3结果与讨论 m nm 在50 g,l外径为2·30 moI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体系中分别加入1 的碳纳米管或不同粘土矿物反应1d后,图1《a)显示与不加颗粒物的Mc-RR 和LR浓度分别为21.0和9.5 mg/L的对照相比,只有在碳纳米管存在下溶液中 8和 的MC-R尺和LR的浓度降低的最多,MC—RR和LR的浓度分别降低到5 2.6ma,L。虽然加入高岭土和海泡石等粘土矿物时,MCs的浓度电有所下降, 但下降的幅度很小。以MCs浓度的减少量除以对应的颗粒物浓度后可以得到吸 附量,图1(b)表明,碳纳米管对MC-RR和LR都有最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 国家863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和国家973忙002cB412308)资助项目 一193— 第三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对舍论文 高达14.8和6_7 mg/g,而不同粘土矿物对MC—RR和LR的吸附量都非常小 低于3.0和1.6mg,g。 5 2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