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董平教授《王阳明心学》心得讲述.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董平教授《王阳明心学》心得讲述

王阳明心学 主讲师:董平 整 理:三三 第一讲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名叫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后搬到绍兴。对于他的评价是“真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成就圆满。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很顽皮,不喜欢读书,他的爱好很广泛,喜欢骑马射箭等等,也就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不务正业的东西。他在有一天问他的老师:“人为什么要读书?”老师回答呢,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升官加爵之类的,当然现在的老师家长们也会这样告诉孩子,好好读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可是王阳明对老师也就是夫子的说法产生了质疑,他认为人生的头等大事不是考取功名,而是做圣人,这就是王阳明的“立志”,这就是王阳明一生的起点。 然后王阳明开始向着这个“志”看齐,研究兵法、佛教、道教的思想,并且运用自如,这里没有什么需要特提的方面所以一笔带过。 34岁那年,王阳明的遭遇很多,生活受到冲击然后转折,正德元年他被发配到贵州龙场,这段时间他过的很苦,甚至生命都面临着挑战,衣食温饱都成了问题,而这时,也是他的思想和生命境界得到提高升华时候,为他后来提出“良知学说”打下了基础。 在王阳明40-50岁这段时间里,王阳明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升华和发展,但是他并没有得到荣誉反而受到了诬陷和诽谤,这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飞跃,就在这时 他提出了“良知学说”,这时候标志着王阳明的思想已经成熟,他开始讲 学,传播他的思想,使得他的思想得以完成。 56岁时,王阳明和平处理了广西少数民族事件,发起对八寨断藤峡的围剿, 这使得他的身体变差,最后再船上去世,终年57岁。 这就是王阳明一生的大致总结,当然在此我所剖析强调的是他的思想,下 面是他思想的一个大致的发展演变过程: 34岁之前 为自己的目标确立的时期 35——50 他的思想开始得到完善和形成 50——57 他思想完善成熟以后的传播和发展 王阳明提出了三点: 1.心即理 2.知行合一 3.良知 第一讲 第二讲 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王阳明的思想最重要的观点是“心即理”,这是他全部思想的基础和起点。 既然说到了这里,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宋代理学的发生。 “理学”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而且思想丰富,理学的提出者是陆九渊,也被 称为象山先生后者陆象山,而理学的起点是唐朝的韩愈,那个时候盛行佛教,这 使韩愈产生了一种对本土文化的文化忧虑,因为佛教的思想冲击对儒家思想的冲 击是很大的,于是韩愈开始反佛,排斥佛教。同样有此忧郁的还有北宋五子们, 他们开始研究、领会重新追溯儒家文本,重建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自我更 新,这种更新里包涵着五子对于佛教、道教的剖析和理解,形成了新的完成自我 更新的儒家文本。 十二世纪中叶,朱熹的思想、二程的思想的完成,也就是“理”的确认,朱 熹提出了“理”,但是“理”又在哪里呢?可以触碰可以看到吗?这时候与朱熹 的理论相背的是陆象山先生,他认为“理”在我们的心里,心即理,圣人之学心 学也。同时还要浙东学派吕祖谦认为“理”“道”都在生活中,他们研究历史还 有历史名人,他们认为“理”贯彻在整个人类的生活和世界的规律当中。 而王阳明也是在说“理”和“心即理”,那么王阳明的思想和陆象山的思想 又有哪里不一样呢?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王阳明的“理”要比陆象山的理细 致。 第二讲 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王阳明在“心即理”的基础上延伸出了“良知学说”“良知”“致良知” 的观点,而“心即理”在阳明心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大的。 天下万物各有各的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我们 自己本身就有,就看自己是否愿意。 王阳明经过自己最困难的时期来感悟生死,在逆境中生长使他的心灵得到 升华,让他的精神世界有所改变,才有了最后的王阳明。王阳明在死后他的朋 友湛若水为他所写的墓志铭上有对王阳明的批评,他认为王阳明年少的时候不 该沉迷在任侠(侠义)骑射(骑马射箭)词章(诗词文章)神仙(道教)佛( 佛教)上,但是我不这样认,我认为如果王阳明不喜欢这些,那么将没有那个 把“理学”推上最高峰的王阳明。 “心即理”那么什么是“心”呢? 这里的“心”是本心,是我们自身的一种精神、意识,心是身体的主宰, 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都是由我们的心决定的,你的心有多大你看 到的世界就有多大。但是我们普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处在心灵失位状态, 心灵失衡的状态,由此延伸,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到本位呢,认识自己 明白自己的本质,才有可能有本质的飞跃。 “理”是什么? 第二讲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