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文学左传精要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一、成书过程和纵横家思想: 1.背景 《孟子·离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2、作者 今人认为是战国后期或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汇编而成。西汉末刘向整理,为之定名为《战国策》。 3、体例 与《国语》相似。按国编次,共十二策。 记事上继《春秋》,下讫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余年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 策士 2.记事生动而富于波澜,多有曲折故事情节 《苏秦始将连横》 三、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出色地记述策士游说、论辩之辞 四、影响 1.对历史散文的影响(司马迁《史记》) 2.对政论散文的影响(西汉贾谊、晁错的政论散文;宋苏洵、苏轼父子论说文。) 3辞赋的发生、发展也受到《战国策》铺张扬厉文辞的影响。 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 二、散文创作的楷模 三、奠定了小说的 叙事传统 本章作品阅读篇目: 《左 传》:宫之奇谏假道 城濮之战 郑子产相国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鲁仲连义不帝秦 【参考书目】 《春秋左传集解》[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 《春秋左传研究》 童书业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语》[三国]韦昭注 [清]顾广圻校 上古 《战国策》[东汉]高诱注 顾广圻校 上古 《战国策笺注》,张清常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先秦叙事散文的产生、发展、流变。 2、举例分析《左传》中外交辞令的精彩、绝妙的特点。 3、比较《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异同。 4、翻译《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并分析烛之武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说服秦穆公退军的。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论战 秦军大败 文嬴请三帅 殽之战 (9-14)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先轸怒唾 孟明谢赐 秦伯自责 酝酿战争(1-4) (1)卜偃传命;(2)杞子密告;(3)蹇叔哭师。 袭郑无功(5-8) (1)王孙满观师;(2)弦高犒师;(3)郑逐杞子;(4)灭滑而还。 殽之战 (9-14) (1)先轸论战;(2)秦军大败—这是正面写殽之战的唯一段落; (3)文嬴请三帅;(4)先轸怒唾;(5)孟明谢赐; (6)秦伯自责。 1、围绕中心选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以蹇叔论战为纲,通过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先轸论战等情节,来一一印证蹇叔的预言。 2、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 如蹇叔的忠直耿介、老谋深算,秦穆公的刚愎自用、最后能自我反省,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先轸的忠直急躁,文嬴的花言巧语。 3、含蓄委婉、巧妙得体的外交辞令。 弦高犒师 皇武子辞客 孟明谢辞 《晋公子重耳之亡》 1.重耳出亡的原因: 骊姬之乱 重耳为晋献公之子,自小好士,重耳与太子申生,公子夷吾皆以「贤行」闻名於世.后晋献公因宠爱骊姬,骊姬后生子奚齐,乃生夺嫡之心,申生因此遭骊姬诬陷,最后而自杀身亡.次年,重耳亦受骊姬的谗害,被诬以弑君父未遂之同谋,在百口莫辩的情况下,而逃奔於狄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