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病原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pdfVIP

羊痘病原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羊痘病原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pdf

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会议论文集 羊痘病原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谭兵1王红宁1’2李建文1黄勇1柳萍1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雅安四川625014; 2.四)1}大学“985工程,,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成都,61t061)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sheeppox)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急性接触性 传染病,以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疱为特征,是各种家畜痘病毒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山 羊痘(Goatpox)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在皮肤上发生丘疹、脓疱性痘 最早于13世纪首先在英国发现,15至17世纪相继在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出现。1805年在 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较大面积流行,达成大批羊只死亡。非洲该病主要 出现在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亚洲该病主 要发生于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和印度等国。195.2003年,我国河北、甘肃、青海、内蒙、 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等地均有绵羊痘发生。该病死亡率较高,可达80%。山羊痘最 早记载见于公元前200年,主要在非洲、中东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1949后 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有流行。1985.2003年,我国河北、福建、陕西、甘肃、山东、江 苏、浙江、辽宁、上海、河南、湖南、黑龙江、广东、青海和四川等省市均有山革痘的发病 和流行的相关报道。由于本病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经济损失巨大,国际兽医局(OIE)在1997 年将该病列为A类重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为了更好了解羊痘的特性及诊断,以便更有效地防控本病,本文就其病原学及诊断方法方 面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病原学研究 (一)分类地位 t 的羊痘病毒 羊痘病毒属痘病毒科(PoXvir“i∞)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rinae) 属,是唯一在细胞浆内复制的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 (二)形态与理化特性 在电镜下观察为卵圆形颗粒或似砖形样,有囊膜。据郭爱珍(2001)【1】等报道其大小为 167nmx292nm。中央为一个两面凹陷的核心,两个侧体分别位于凹陷内。核心是由DNA和 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紧贴于核心周围的是一层栅栏状的核心膜的缠绕着螺旋丝。细 胞外的病毒粒子,外面还有一层来自细胞的囊膜,囊膜内含有病毒特异的蛋白质。。核心和 侧体一起,由脂蛋白性表面膜包围,其间充填着可溶性蛋白。1986年,Kitching等【2】对羊 痘病毒粒子负染进行电镜观察,可以看见明晰的桑葚型和浓厚的胶囊型两种粒子。 1979年,Tantawi等【3】对羊痘毒株理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56℃,。l小时情况 下,伊朗和埃及的山羊痘毒株比Dushmbe株更具有抵抗力,用放射菌素D和溴脱氧尿苷处 理可以抑制山 下: 三)抗原性 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在琼脂扩散实验和交叉补体结合实验中具有共同抗原,且与接 触性传染性脓疱炎病毒呈现一定的交叉反应,应用同种和异种病毒血清可在琼脂扩散实验中 检测出痘疹或痘疱中的抗原,应用家兔抗山羊痘高免血清在细胞培养物中作中和试验,山羊 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呈交叉反应。 (四)培养特性 羊痘病毒分离株在鸡胚上的培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1971年,Adlakha等【5】研究发现, Sersenk株在鸡胚上生长良好,并产生明显的痘斑,但其他分离株不能在鸡胚上生长。1979 年,Tantawi等[6】研究发现,伊朗Gorgon株和埃及株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上生长不良,不 ..539.. 牛羊马传染病 产生明显的痘斑,只是绒毛膜尿囊膜发生明显的增厚。Prakash等(1995)【7】研究发现,羊 痘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良好,并产生明显的痘斑。 羊痘病毒接种鸡胚后,培养一定时间(7d左右)后解剖可发现绒毛膜尿囊膜接种部位上有 显著的增厚的白斑,胚体出血。 除了能在鸡胚上增殖,羊痘病毒也能在一些组织细胞中培养增殖,如羔羊睾丸细胞和绵 羊、山羊的肾细胞、V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