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孙亚超 2011级科学一班 人们想通过调整饮食来维护自己健康的愿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不分体质类型,无视身体状况、个体差异,以及所患疾病的情况,也不管身体是否需要而盲目进补,不但不能保证身体必需的营养维持均衡,反而还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健康。 《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一书从现代人在饮食方面的需求和容易触犯的误区入手,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附以临床实例,详细剖析吃坏身体、吃出疾病的真正原因,从而引导人们正确饮食、吃出健康,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力求使人们懂得适当适时地灵活运用《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自我养生保健,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更好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焱,毕业于我校中医学专业,现任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张焱出身于中医世家,曾师从于著名中医学家胡永盛教授、阎洪臣教授。从教二十余年,一直致力于《黄帝内经》、中医运气学和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的实践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养生有自身独到的认识与见解。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公开发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水平与人生境界”、“《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等相关学术论文,主持并参与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等课题研究。 《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饮食五味入于体内后,各自内养于所属的五脏,说明了五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能够对五脏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哪一脏就会对哪一脏发挥有益的滋养作用。无论药物还是饮食物,都可以用酸、苦、甘、辛、咸五味进行分类和概括。五味对于人体五脏各有所喜,可起到滋补、治疗的作用。如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补肝;脾虚者喜甘味,因甘能补脾;心火盛者喜苦味,因苦能泄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因辛能宣肺去寒;肾虚者喜咸味,因咸能滋肾。这种药食气味与五脏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异性联系的观点,为中医药理学和食疗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内经》重视强调谷物的营养作用,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把谷物当作主食。谷物多来源于农作物的种子,浓缩了天然植物的精华,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量和新的生机,能够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丰富的营养和能量。 关于食物与药物的禁忌,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调养,必须要严格遵守禁忌,否则不但会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害生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设《饮食禁忌》一章,强调饮食禁忌的重要性。总之,《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一书中涉及食养之道的内容十分丰富,为深入研究中医药食同源理论、中医饮食养生理论及其临床运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该书紧密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实际,对其中深刻的食饮有节内涵进行深入探讨。该书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在“食饮有节”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并探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饮食调节与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从谨和五味、食不偏嗜、食不过量、食知所宜、食无所犯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探讨。这些内容对于研究饮食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