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循序渐进,让习作实现有效教学
可以理解为借助一定的信息素材,为达到特定的目的、目标而进行设计、策划,以为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提供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四)?阅读,吸收倾吐共齐飞。(也谈读写结合) 第一学段要求培养学生喜爱图书,爱护图书;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同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可以理解为借助一定的信息素材,为达到特定的目的、目标而进行设计、策划,以为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提供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四)?阅读,吸收倾吐共齐飞。(也谈读写结合) 1.在阅读中学会品味、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即广博地学习知识而有所辨别;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注重课内外的语言积累,向学生们展现更加广博的阅读天地,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心灵。 读是写的基础,学生先充分地阅读文本,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学习表达方法,贴近作者心灵,进而拓展课外读写的天地。 在教完一篇课文之后,向学生推荐,或者让学生自己课外去查阅一至二篇,甚至是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阅读,或者是课文(因入选需要有所删减)的原文阅读,或者是相同体裁读物的阅读,或者是课文作者的同一题材文章的阅读,或者是课文(仅为一本书或故事的节选)全套书籍的阅读,或者是知识拓展性的阅读…… ?2.在阅读中学会寻找素材。 一篇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孩子们的笔触天地。 ? 《窃读记》 《钓鱼的启示》 《鸟的天堂》…… ? 3.在阅读中学会观察方法。 观察是动笔成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过硬的观察能力,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才能发掘鲜活的写作材料,也才能写出优秀的习作。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研读文本,引领学生透过文本,学习观察事物的种种方法,从中借鉴、学习。 4.在阅读中学会丰富表达。 教科书的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有不少相当美妙的语句。 教学中,依据文本开展比喻句大比拼、拟人法展示秀、夸张力疯狂版等阅读教学活动。这样活学活用的时间训练,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 课堂就不是气氛死寂的,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是环节繁乱的,而是目标明确的;不是凭空感悟,而是有感而发;不是虚浮花哨的,而是训练扎实的。 5.?阅读中学会锤炼语言。 语言为文章的血肉。鲜活的语言最具打动人心的力量,主题的揭示、人物的形象,高潮的迭起、构思的精巧都是通过语言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因此,作者无一例外都非常重视对语言的锤炼。 课本里,简洁的概括一目了然;抒情的讲述触动人心;幽默的表达令人开怀;白描的勾勒绘声绘色;说明的语气掷地有声…… 6.?在阅读中学会巧妙命题。 “一个题目半个文”。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后再从文章中走出来,用读者的角度去品味课文的题目,去把握命题的密妙,学会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的命题方法,再反过来关注学生自己的习作。 于是透过《春雨的色彩》,延伸出了《秋风的味道》《亲情的温度》等看似有悖常理,却又合情合理的学生作文; 借鉴《小壁虎借尾巴》,创作出了《小老鼠卖尾巴》《梅花鹿祛斑点》等生动有趣,情节动人的童话故事; 聚焦《冬阳·童年·骆驼队》撰写了《春节·童年·外婆家》《暑假·童年·过家家》等情感真挚,清新感人的寻常故事; 迁移《香港,璀璨的明珠》写出了《光饼,家乡的骄傲》《三坊七巷,人杰地灵的地方》等。 悬疑式 总起式 发问式 点题式 呼应式 铺垫式 白描式 直叙式 引用式 7.在阅读中学会开篇妙法。 8.在阅读中学会运用标点 郭沫若老先生曾经这样说道:“标点符号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要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课中,关注作者在标点符号使用上的匠心独运,反复体味、用心挖掘出文本标点使用的妙处,从而影射学生的课外习作体验。让孩子们明白——小小标点,大大效用。 阅读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循序渐进,让习作实现有效教学 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杨冬梅 —基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感悟 一、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增强课程意识 明确习作要求 三、采取具体措施 改进习作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