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翻译家翻译观)
近现代翻译家及其翻译观
1.马建忠
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于公元一八九四年提出他的“善译”的见解,包括三大要求:一、译者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
2.严复
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严复曾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严复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为“达”也是为“信”,两者是统一的。但严复对“雅”字的解释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他所谓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他认为只有译文本身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即所谓上等的文言文,才算登大雅之堂。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尽管有其局限性,但至今也没有被我国翻译界所废弃,原因在于:这三个字的提法简明扼要,又有层次,主次突出;三者之中,信和达更为重要,而信与达二者之中,信尤为重要。今人对“雅”解释为“保存原作的风格”。(张培基)
二十世纪初对中国译论贡献最大的,是严复的“信、达、雅”。二十世纪的中国译者没有不受这三字影响的。但如何理解“信、达、雅”,如何解释“信、达、雅”三者之间的关系,则素有争论:
(1)“信”今人理解为“忠实原文”,但究竟应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呢,还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2)“达”,有人认为不必要,理由是因为原文是“达”的,译文如果做到了“信”,就一定能“达”意。
(3)“信”与“达”的关系。
(4)“雅”是指古雅、文雅、高雅,还是优雅?原文不雅,译文应该雅还是不雅?雅或不雅的程度能相等吗?
举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后两行曹禺和朱生豪的译文为例:
For never was a story of more woe
Than this of Juliet and her Romeo.
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
象幽丽叶和她的柔密欧所受的灾难。
---曹禺 译
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
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
---朱生豪 译
补充材料:
1〉iambic pentameter---a line consisting of five iambic feet.
2〉Iamb---a two-syllable foot consisting of a light stress followed by a heavy stress (e.g., the winds).
3〉Foot---measured combinations of heavy and light stresses, such as the iamb, which contains a light and heavy stress.)
4〉meter---the number of feet within a line of traditional verse, such as iambic pentameter referring to a line containing five iambs.
分析:原作的文字并不古老;两行押韵,每行都是五音步抑扬格,十十个音节。如果认为译文只要信达,那曹译已经达到了标准;如果认为还要雅,那只有朱译才达到了标准。
3.鲁迅的直译
本世纪第二个对中国译文有重大影响的是鲁迅。
翻译思想和理论:
周氏兄弟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直译”、“求信”和“达旨”三个方面。鲁迅曾表达自己的直译观点:“移译亦期弗失文情”,他还说道:“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所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周作人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写道:“我认为以后译本,。。。。。。要使中国文中有容得别国文的度量,。。。。。。又当竭力保持原作的‘风气习惯,语言条理’。最好是逐字译,不得已也应逐句译,宁可‘中不像中,西不像西’,不必改头换面。”
周氏兄弟何以如此锲而不舍地追求“直译”、“硬译”或“逐字译”呢?鲁迅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说:“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以弥补早期白话文在思维与表达方面不甚精确的缺陷,这便是两人一致强调直译的主要目的所在。与此同时,强调直译,反对归化,还进一步反映了周氏兄弟的又一重要观点,即两人所共同倡导的译文应具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
周氏兄弟虽然强调直译,但也赞成一定程度上的意译。
在我国五四译坛上,人们对周氏兄弟的翻译思想有褒有贬。《晚清小说史》一书的作者阿英这样评述:“晚清翻译小说,林纾影响虽然最大,但就对文学的理解上,以及忠实于原文方面,是不能不首推周氏兄弟的。”与此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逐篇过关挖空训练(一)(解析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全国通用).pdf VIP
- 天健笔试押题校招.pdf VIP
- XXX电商公司人才盘点方案.ppt VIP
- 学堂在线《《走进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天健杭州校招面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YST 848-2012 铸轧铝及铝合金线坯.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震川、昆山市一中、常熟中学、西交大附中四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逐篇过关挖空训练(一)(原卷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全国通用).pdf VIP
- 天健校招笔试题库.pdf VIP
- 肿瘤免疫细胞浸润.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