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写在贫困山村的致富路上”.docVIP

“我的中国梦写在贫困山村的致富路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中国梦写在贫困山村的致富路上”.doc

“我的中国梦写在贫困山村的致富路上”   2013年5月26日,重庆市工商局四楼会议室,公务员遴选面试正在紧张进行。   “你的中国梦是什么?”面对第一道考题,来自武隆县的大学生“村官”张利沉默了半晌才答道:“我放弃此题,直接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利的回答令考官很吃惊,因为面试时放弃考题就意味着直接落榜。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村里的羊倌陈小龙。”张利后来对她的家人说。   艰难抉择   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张利,放弃在重庆主城区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于2010年考上了武隆县的大学生“村官”。   她的第一站是巷口镇蒲板村。   蒲板村属于高山贫困村,海拔最高处为1700多米。由于山高坡陡,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都得靠天,这也是蒲板村人的心病。   张利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村里的羊倌陈小龙曾经对她谈起过自己的中国梦――带领村民发“羊财”。   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的陈小龙回到村里,开始养殖山羊。可是,因为缺水,他养殖的山羊先后死了一百多只。   2011年,张利到北京参加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其间,她为村里争取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贫困村饮水工程项目。   在张利去参加公务员遴选面试的前一晚,项目主管不无担忧地对她说:“村里的饮水项目是‘村官’成长工程,你要是走了,项目款可能就要‘黄’哟。”   那一夜,张利几乎整夜无眠。   走,还是不走,这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打旋。家人都盼着她回家,但饮水工程关系着1000多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镇里还为此垫资了20余万元……   “虽然做梦都想回家,但这不是我的人生梦想。”张利从小家境贫寒,大学四年,她靠别人资助才完成了学业。“我在大学就入了党,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毕业后去农村服务”。   张利的思绪又回到考场上。   “你还有时间回答第一道题。”回答完后面的两道题后,考官提醒张利。但张利没有选择答题,她面对考官,轻柔地说了一声“谢谢”,便径直走出了考场。   “这道题的答案,我会写在蒲板村的致富路上。”张利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这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心。   扎根山村   其实,张利对蒲板村并非“一见钟情”。   2010年8月3日到村里报到后,第一次上山,她就打起了“退堂鼓”。   这里山高路陡,坐车晕车,走路腿软;晚上住在村支书家两层楼的房子里,上面住人,下面圈羊,臭气熏天,蚊子叮人。   “想家,想孩子……”当时,张利的孩子刚出生不久,这是她最大的牵挂。作为大学生“村官”,她每月工资不足1000元,连她的丈夫都认为她没必要去受这个活罪。   尽管条件艰苦,可张利却“不想这样落荒而逃”。   2010年12月,张利在走访村民时结识了村里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其母早逝,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她们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姐妹俩都14岁了,还衣衫褴褛,也不爱说话。   姐妹俩的境遇令张利心神难安。接下来,她逐一走访了全村34名留守儿童。每结识一名留守儿童,她都要拍下他们的照片,记下他们的家庭情况。   “看到他们,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要留下来为他们做点什么。”张利说。   从此,每次乘火车回家,张利就会拿出她拍摄的留守儿童的照片,向乘客讲述这些孩子的故事,争取人们的资助。回到家里,她随婆婆去市场买菜也挨个给商贩讲故事、拉赞助。半年后,张利筹集到8700元现金。   2011年5月28日,“相约六一?情牵留守”爱心活动在蒲板村举行,34名留守儿童分别收到了书包、衣裤、玩具等节日礼物。   这样的活动,后来每年都要举行。张利还在重庆主城开设了“爱心衣站”,每次回主城,她都会收集一些旧衣物带回村里,送给那些缺少衣服的村民和留守儿童。   造福百姓   “一次培训就引回20万元饮水工程项目资金,不简单!”说起张利为村里争取的贫困村饮水工程项目,蒲板村村委会主任董泽兵就很感慨。他说,当时有200多人竞争这个项目,结果让张利给拿回来了。   “其实没那么玄乎,只是平日就收集了村民们缺水、找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参加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组织的培训期间,我径直找到项目决策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蒲板村人的用水环境,情到深处,潸然泪下,结果就感动了对方。”张利说。   钱有了,找水源却是难事。   为找水源,村里“一班人”十多天踏勘了五六个点。张利每次都跟着去,特别是爬1700多米高的老熊岩,来回八个小时,她硬是坚持了下来。   2013年4月,项目动工了。无论天晴下雨,张利都起早贪黑蹲守在施工现场,水沟挖多深、多宽,混凝土水泥多少、沙多少,她都要一一把关。   “她能吃苦,有责任感。”蒲板村村支书万习周说。2013年5月,水池没建好,钱也没到位,他们就担心张利考上公务员走了,不好向村民交待。没想到,她又回来了。   张利弃考回到村里,项目款的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