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配剂除草剂防除春季小麦田杂草试验.docVIP

不同复配剂除草剂防除春季小麦田杂草试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复配剂除草剂防除春季小麦田杂草试验.doc

不同复配剂除草剂防除春季小麦田杂草试验   摘 要:为了解不同除草剂及其药剂组合对小麦田主要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小麦田春季除草剂提供依据,于2016年春季组织进行了不同除草剂防除小麦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中,以50%异丙隆?啶磺草胺WP除草效果最理想,其次是5%唑啉草酯?炔草酯SL+50%苯磺?异丙隆WP。大面积建议推广50%异丙隆?啶磺草胺WP作为春季麦田杂草防除补救措施的药剂。   关健词:小麦;除草剂;杂草;防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88-03   近年来,随着栽培方式的变化,南京市溧水区小麦田杂草草相变化较大,加之除草剂众多、除草效果参差不齐,防效难以保证。为了寻找适合本区域防除单、双子叶作物杂草及混生杂草田块的理想药剂,笔者于2016年开展了不同除草剂及其药剂组合防除春季小麦田杂草试验,以期为小麦田春季化除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1)50%苯磺?异丙隆WP,兴化市青松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0%异丙隆?啶磺草胺WP,苏州市宝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市售;(3)5%唑啉草酯?炔草酯SL,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6.9%精?f唑禾草灵EC,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5)20%使它隆EC,江苏中旗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6)10%精?f唑禾草灵SL,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溧水区洪蓝镇塘西行政村黄家庄自然村黄飞农户家小麦田内。防治对象为春季小麦田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参试作物为半冬性小麦,品种为扬麦13号。前茬为水稻,收割后秸秆粉碎半量还田。土壤为马肝土,肥力中等偏上,pH值5.6,田间湿度较大,土壤含水量达35%以上。试验田块面积2 670m2。小麦于12月14日机浅旋耕后人工撒播并机开沟覆土,用药前小麦叶龄5.4叶,处于分蘖期;田间杂草发生偏重,单、双子叶杂草混生,单子叶杂草以罔草、看麦娘为主,单子叶杂草4~5叶,(罔草叶龄5.3叶,看麦娘叶龄5.1叶);阔叶杂草3~4叶,以稻槎菜、老鹳草、伏地菜、半边莲、碎米荠等为主(稻槎菜叶龄3.1叶,老鹳草叶龄3.5叶,碎米荠叶龄3.2叶)。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见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00m2,共1 800m2。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农业管理措施一致。   1.4 施药方法 本试验于2016年3月10日上午10:00~12:00一次用药。各处理按1hm2药剂兑水450kg(前期雨水天气多,田间湿度较大,适当减少兑水量),采用3WBD-16B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常规均匀喷雾。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气象资料 据区气象局资料:3月10日试验日天气多云转晴,平均温度3.3℃,最高温度7.7℃,最低温度0.9℃,日平均湿度60%;3月11日多云,平均温度3.2℃,最高温度9.4℃,最低温度-1.6℃,日平均湿度73%;3月12日多云,平均温度7.6℃,最高温度13.6℃,最低温度0.8℃,日平均湿度61%。   1.5.2 调查时间及内容 在施药前查基数,施药后7d、14d、21d及28d调查,定期定点观测记载作物是否产生药害及小区杂草防除效果,记录药害症状及等级(注明分级标准)以及恢复情况以及小区杂草防除效果。   1.5.3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5点取样方法,每点固定观测0.11hm2,记录小麦植株及杂草植株症状。记录药害方式:(1)按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情况,以-、+,++,+++、++++表示。药害分级方法:-: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用,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同时描述作物的损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1.5.4 防效计算公式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防治效果(%)=[1-(清水对照区药前杂草数×防治区药后杂草数)/(清水对照区药后杂草数×防治区药前杂草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安全性分析 本试验严格按试验方案用药规程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试验喷药结束后,药后7d调查,各用药处理区小麦生长情况发现植株有异常变化,处理1、处理2及处理3均出现整株叶色退淡现象,处理4及处理5出现每株1张叶片斑点状药害,药害程度轻于处理1、处理2及处理3。药后14d调查,各用药处理区小麦生长情况发现植株有所好转,处理1、处理2处理3均出现整株叶色开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