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与“内在美”.docVIP

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与“内在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与“内在美”.doc

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摘 要:中国画笔墨讲求用笔的起伏收尾,一波三折、节奏韵律;讲究用墨的干、湿、浓、淡的生动变化和笔墨的繁减,疏密、生熟、平奇、虚实互用的整体性;追求笔墨的气势、气韵、神似等美学意蕴。本文把笔墨的顿挫节奏、起伏收尾,干、湿、浓、淡等生动变化和笔墨的繁减,疏密互用定义为笔墨的“形式美”,把笔墨的气势、气韵、神似定义为笔墨的“内在美”。通过对笔墨的变化和整体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的笔墨特点和意蕴的论述,进一步,论述了笔墨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笔墨;变化;整体;“形式美”;“内在美”   从中国画笔墨形式与作品的形、神、气势、气韵等美学范畴的联系来看,中国绘画讲求内美,主张抒发性灵。形、神、气势、气韵对笔墨居统辖地位,起主导作用。相反,中国画的笔墨在神、意、气、情趣等范畴的统辖下有了笔墨本身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也就是说笔墨的内在美是与中国画形、神、气势、气韵等范畴分不开的。中国画的笔墨要表现绘画形、神、气势、气韵的同时,使笔墨本身具有形、神、气势、气韵等美学含义。而中国画笔墨的形式和内在的美是通过笔墨的生动变化,对立统一的整体性关系表现出来的。只要做到笔墨的生动变化,疏与密、繁与简、熟与生、平与奇、虚与实等对立因素的统一整体,笔墨才能展现出自己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1 中国画笔墨生动变化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中国画追求笔、墨及笔与墨的生动变化,节奏韵律,笔墨的气势和气韵,用笔要有顿挫节奏、起伏收尾,一波三折,讲究动势、活力。用墨讲求墨韵生动,活而不死,有层次,有干、湿、浓、淡变化,注重生气、灵动。笔墨讲究“墨中有笔”、“墨法华滋”的笔与墨的结合互用。通过笔飞墨舞,展现了中国画艺术的神妙境界与迷人魅力,通过生动变化的艺术形象呈现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与作品的气势、气韵相匹配的笔墨的内在精神气质之美。   中国画在笔墨运用上,推崇笔墨的生动变化及形式美感。而笔墨的生动变化使中国画作品呈现出由外至里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同时,中国画作品的内外美感是由中国画笔墨变化的形式美和笔墨变化所具有的气势、气韵所决定的。画论认为中国画用笔作线要逆来顺往,旁见侧出,起伏收尾,一波三折,要富有节奏感,如顾恺之作画,笔线周密连绵,如春蚕吐丝,又如“春云浮空、流水行云”,悠缓自然。画圣吴道子,行笔磊落,线条遒劲,富有动感,有“吴带当风”之称。在运墨上,讲求浓淡分明,有干、湿、浓、淡变化,如米芾、米友仁父子,用墨别具风致,对江南云山烟树,用“积墨点写,满纸淋漓”,自称“墨戏”,所作山水被画史称为“米氏云山”,他们在笔墨运用上能突破前人而另辟蹊径, 能对中国画笔墨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运用,使美术理论家和后人在他们的作品上看出笔墨的生动变化,笔墨变化的内在气势和气韵。   从历代画论和画家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对笔墨技法的总结和阐述来看,中国传统绘画对用笔用墨的轻重、虚实、深浅、疾徐变化等形式准则,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如荆浩《笔法记》中所说的笔之四势:“筋、肉、骨、气”,黄宾虹先生所说的五笔:“平、圆、留、重、变”,七墨:“浓、淡、破、泼、积、焦、宿”以及四忌:“钉头、鼠尾、蜂腰、鹤膝”。此外,又有用笔中锋、侧锋、逆锋、散锋的不同和笔势的轻、重、提、按、抑、扬、顿、挫、纵横使转、迂迟缓急的变化等。《溪山卧游录》说:“用墨须有干、有湿、有浓、有淡。近人作画有湿、有浓、有淡而无干,所以神采不能浮动也。” [1]作画用墨,要有淡、有浓、有干、有湿,浓淡分明、干湿互用,做到这几点,便成为有灵动之气为活墨,否则便是死墨。用笔要富有变化,要有起伏顿挫,“转折流行,鳞游波驶;点次错落,集击花飞”。画论对笔墨变化的规定意在取得意蕴丰富的笔墨效果。这种笔墨变化的规定便是历代中国画大家和理论家在大量的绘画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得来的笔墨形式美的理论准则。画论论述的这些笔墨准则其实就是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法则,而形式美法则的生命魅力就是中国画笔墨的变化的内在美。如果笔墨运用生动有致,笔酣墨饱,所画作品便会苍、逸、势、韵,斑斓夺目的艺术效果,相反,通过作品苍、逸、势、韵,斑斓夺目的艺术效果使人能看出笔墨生动变化的内在气势,气韵之美,也就是中国画笔墨变化的内在美。中国画笔墨的气势、气韵之美主要指笔墨的笔势美和墨韵美。   笔势主要指笔的动势及连贯性。大家作画,用笔用墨都讲求气脉贯通,生起贯注,这气脉,也即是气势。用笔得势便能一气呵成,如人呼吸之贯通,作品由里至外形成一个生命的整体。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书中说:“笔画的变化多端,总之,在于反应生命的运动。这些生命运动在宇宙线里感到自由自在,呈‘翩翩自得之状’,这就是美……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